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材料类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正文

机制砂自流平干混砂浆的配制及性能研究开题报告

 2020-02-10 23:15:0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干混砂浆是由经干燥筛分处理的细骨料和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外加剂等固体材料组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料混合,在施工现场加水拌合即可使用的干混拌合物。与现场拌和的砂浆相比,干混砂浆具有优异的保水性、质量稳定等优势,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没有噪音及扬尘,能够缓解日益严重的环保问题,因此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广和使用干混砂浆。自流平干混砂浆的研究起步大约在上世纪80年代,并广泛运用于操场,路面等大体积工程。但由于其配比复杂以及施工技术的落后,发展比较缓慢。

长期以来自流平干混砂浆中使用的一直是天然砂,然而天然砂过度的开采慢慢地导致了资源的枯竭,也给当地的生态造成了损害。与此同时岩石破碎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机制砂却无法有效地被使用,造成资源的浪费。研究表明机制砂颗粒有大量棱角,表面粗糙,组分单一且与水泥黏结较好,可以取代天然砂运用于自流平干混砂浆。

目前国内外的学者研究发现机制砂和天然砂在干混砂浆中的表现不同,机制砂取代天然砂会给砂浆的抗压强度、保水性和拉伸粘结强度带来增益,但机制砂的引入会导致干混砂浆需水量的增大,稠度降低。同时取代比例的多少也会影响砂浆性能,机制砂替代 50%的天然砂可以取得更高的强度。秦少雄等利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了集灰比,水胶比,乳胶粉,粉煤灰,减水剂,消泡剂共六个因素对于自流平砂浆的影响,确定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自流平砂浆配比。同时,国内外不少学者研究了不同添加剂对于自流平砂浆性能的影响。yulin zhang等人研究伟兰胶和纤维素作为增稠剂对于砂浆性能的影响,表明伟兰胶在高水灰比条件下效果更好,而且伟兰胶不会对砂浆的抗压强度造成太大的影响。彭家惠等人研究了减缩剂和膨胀剂对于自流平砂浆自收缩和干缩的影响,研究表明掺2%的减剂28d自收缩率和干燥收缩率分别降低了83.7%和49%;膨胀剂掺量达到12%时,28d自收缩率降低了62.8%,干燥收缩率降低了39.8%;减缩剂对塑性收缩开裂的抑制作用明显,掺量为2.0%时,开裂指数为0,二者对于干缩、自收缩和塑性开裂都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因为机制砂的加入,导致同等条件下的干混砂浆流动性降低,因而需要使用高效减水剂,可减少水的用量,改善流动性,增强稳定性,减少泌水。目前自流平砂浆中比较常用的减水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经过董素芬等人的研究,通过加入聚羧酸系减水剂可以有效地改善自流平水泥的流动性和强度,同等条件下达到相同的流动度,随着减水剂掺量从0-1.5%提升,水灰比由0.753降至0.516,同时保水性有所提升。于此同时,因为自流平水泥的运用场合关系,需要提升砂浆的抗裂性能和耐磨性能和抗冻性能等耐久性,高昱等人还通过加入0.3%和0.5%的木质纤维等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砂浆的失水率和干缩率,提升浆体的抗裂性能。而且研究表明石灰石粉的加入也可以提升砂浆的早期强度和密实度,提升自流平砂浆的力学性能。石灰石粉是制造机制砂的副产品,作为胶材组分,石灰石粉的使用不仅对于砂浆性能优异,还能提升原料的利用率,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成本。虽然对于自流平干混砂浆的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但是对于机制砂运用于自流平干混砂浆的研究还未得以深入,机制砂的形状,机制砂的级配等在自流平干混砂浆中的表现还没有研究清楚。而且机制砂的加入会导致需水量的提升,水灰比过大对砂浆的性能影响重大,过高的水灰比会使得砂浆凝结时泌水,干缩严重,导致裂纹的产生和扩展,极大地降低了砂浆的强度。因而研究出一个既满足工程要求,又经济环保,可操作性强的自流平干混砂浆配比,对于其的推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 基本内容

1、在了解机制砂特性的基础上,分别设计出不同粒径和级配的机制砂,并制备相应机制砂自流平干混砂浆;

2、通过对砂浆进行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测试,以及抗裂性能、耐磨性能和抗冻性能等耐久性测试,探明机制砂自流平干混砂浆的综合性能;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3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完成英文翻译。明确研究内容,了解研究所需原料、仪器和设备。确定技术方案,并完成开题报告。

第4-12周:按设计方案进行论文研究和数据采集工作。

第13-14周:总结试验数据,完成并修改毕业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郭鹏, 柳凤阳. 机制砂在普通干混砂浆中的应用_郭鹏[j]. 节能环保, 2014(5):36-46.

[2]zhang y,zhao q, liu c, et al. properties comparison of mortars with welan gum orcellulose ether[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6,102:648-653.

[3]shen w, liuy, wang z, et al. influence of manufactured sand’s characteristics on itsconcrete performance[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8,172:574-58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