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材料类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正文

P掺杂g-C3N4的制备及结构分析文献综述

 2020-05-25 23:38:43  

1.1氮化碳的应用简介 自1989年加州大学的A.Y. Liu和M.L.Cohen[1]从理论上提出共价晶体以来,碳氮化合物因在光学、力学等方面有着优异的性能而受到各国科学家的关注。

1996年,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的Teter和Hemley[2]采用共轭梯度法对重新进行了计算,认为可能具有5种结构,即α相、β相、立方相、准立方相和类石墨相。

其中类石墨相氮化碳是室温下最稳定的相,具有无毒和可见光响应(半导体带隙2.7eV)等性质,使其在催化领域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以其光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好、原料价格便宜、尤其是不含金属这一突出优点,使它成为一种新型的光催化剂,特别是在光还原水制取领域有重大的研究价值。

在改性研究方面,大多数的无机化合物和无机金属离子能够结合或者插入到基质中,能够有效地微调的结构和提高反应活性[3]。

研究还发现,通过对的改性,可拓展其可见光的响应范围,抑制的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提高的光催化活性,这对的工业化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1.2 的结构 在室温下,类石墨结构是五种结构中最稳定的。

在中,C、N原子均为杂化,相间排列,以σ键连接成六边形结构。

层间由环或环构成,环之间通过末端的N原子相连而形成一层无限扩展的平面(如图1所示)。

三嗪和3-s-三嗪是构成同素异形体的两种结构单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