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六甲基磷酰三胺溶液引发MMA的聚合文献综述
2020-06-01 16:00:19
文 献 综 述
1. 前言
溶剂化电子是 19 世纪早期人们发现的电子的一种可能的存在方式 。但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人们实验观察到了水合电子后, 才真正证实了它的存在。此后人们又相继发现了一些其他过程或物态中也存在着诸多电子溶剂化现象,从而在实验上及理论上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此类溶剂化的电子属于弱束缚电子, 主要包括”次生电子” 、 ”游离电子” 等, 它完全不同于通常意义上束缚态电子(如:”核实电子” 、 ”价态电子” 、 ”低激发态电子” 等)。它相对较为稳定的、 饱和的分子实和溶剂环境来讲似乎又是”多余的” , 故又称”多余、 过剩电子(excess or extra electron)” ,通常代表一类加入到某个”特定环境” 的外来电子。其主要特点是它们一般远离核实或分子骨架, 具有较为弥散的分布。因此, 受核实或分子骨架的吸引作用较弱, 易于电离或失去,具有较大的流动性、 灵活的离域性及超快的区域迁移动力学。且其微观 Hamiltonian 算符不再或不严格遵守厄米属性。毫无疑问,表征溶剂化电子的结构以及阐述此类电子的状态和时间演化动力学等对量子力学及量子动力学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且已成为该领域的前沿热点课题。
电子作为最为简单的带负电荷的粒子因为其特殊性通常并不被简单地归类为阴离子。溶剂化电子是电子以溶液的形式存在于溶剂中,由它引发产生的聚合反应与普通的阴离子引发的聚合反应自然有所不同。 溶剂化电子引发聚合作为一种新颖独特的聚合方法,对其聚合特性研究的报道并不多见,而设计到溶剂化电子引发聚合溶剂效应的研究还未见诸报道。
2. 溶剂化电子的种类
2.1氨化电子
氨化电子被认为是人们首次观察到的溶剂化电子。通过将碱金属溶解在液氨中能得到漂亮的蓝色溶液。 而且溶液的性质基本上与所溶解的碱金属无关所有溶液都表现出类似的性质。 溶液的颜色并不会因为所溶解的碱金属的不同而显示不同的颜色。
2.2水合电子
Hart等在1962年直接用1.8MeV的脉冲电子束照射去气的纯水后发现在7000Aring;左右会出现一个瞬时的吸收峰,而且吸收峰峰尾较长以至于贯穿可见光区。该特征吸收峰同碱金属溶于液氨后形成的溶剂化电子的吸收光谱类似;该吸收峰寿命较短在10微秒内就消失了;当加入低浓度的电子捕捉剂,如O 2、CO 2、N 2O等,该吸收峰的强度减弱甚至消失。根据以上现象,他们认为该独特的吸收峰来源于水化电子。水化电子自此得到了科学界的认同。
除了上述几种溶剂化电子以外,还存在醇化电子、醚化电子等,几乎所有的极性分子中都能产生溶剂化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