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钛纳米杂化粒子的制备与聚酯催化文献综述
2020-06-04 20:25:57
1、概述 聚酯是由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EG)经过缩聚产生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我国目前聚酯产品中产量最大、品种最多的一类合成材料,主要应用在容器、包装材料、薄膜、瓶用、胶片、塑料等领域。
用于合成聚酯产品的不同催化剂体系也相伴得到快速的开发,已有的较为成熟的催化剂体系主要包括锑系,锗系,锡系,铝系和钛系等[1]。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锑系,锗系和钛系。
其中,锗系催化剂得到的聚酯产品色相最好,但锗是一种昂贵的半导体材料,只有在日本的少数几家企业使用。
锑系催化剂价格便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催化剂,但是当其用量稍微提高后,容易引起产品产生锑灰[2]。
而且,锑元素具有潜在的致癌性。
所以,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现在很多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政策限制其使用。
钛系催化剂具有高催化活性,且无毒害,广泛用于聚酯合成行业。
钛系聚酯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主要缺点是副反应大、聚酯产品色相严重发黄,这也是我们想研究的问题。
近十多年来国外各种钛系催化剂相继问世,国内许多机构也开展了制备和应用研究,研发和应用高活性的环保型无污染重金属催化剂,是当今聚酯行业的热点与难点[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