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逆共价键制备多相结构自修复聚合物材料文献综述
2020-04-24 11:18:49
文 献 综 述 1、引言 自然界中大部分生物在局部受到损伤后能够自主修复并愈合,但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不具备这种”自修复(self-healing)”的性能。
高分子材料在使用或加工过程中,容易受到机械、紫外光辐射、化学物质的作用,材料表面及其内部容易产生微型裂纹。
材料表面的裂纹较容易进行人工修复,但是材料内部的微裂纹难以检测,更加难以修复。
这些微裂纹的存在使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降低甚至完全丧失。
使用传统的修复方法(如胶接修补、树脂固化和焊接)无法对材料内部的微裂纹进行修复,这会严重影响材料的使用寿命并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将自修复功能引入聚合物材料中,使得材料内部产生损伤后能够自主修复,有助于得到使用寿命更长、性能更可靠、更经济的结构材料。
当前制备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方法有很多,将可逆共价键引入到高分子材料中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制备方法。
Diels-Alder(简称 DA)反应因为具备:反应条件温和性、温度可逆性、水溶液促进性和不需要催化剂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制备自修复高分子材料。
植入 Diels-Alder 共价键的高分子材料通过分子链中的 Diels-Alder 逆反应(retro-DA)和 Diels-Alder 反应的共同作用对高分子材料损伤部位进行修复。
相比外置型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基于 DA 反应的高分子材料的自修复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