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塑比对动态硫化法制备EPDM/PP 热塑性弹性体性能影响文献综述
2020-05-18 21:19:45
1.1 引言三元乙丙橡胶/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 EPDM/PP(TPV) )综合了EPDM和PP的优点, 即优异的耐臭氧老化性,电绝缘性以及良好的加工性能,是目前TPV中开发最成功的一种,而且在原料、性能及产品价格方面都具有竞争优势。
国外已有许多成熟的商品品牌,如AES公司制造的Santoprene, NOVALOR公司制造的Sarlink等。
EPDM/PP热塑性弹性体伴随共混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EPDM和PP简单的机械共混。
美国 Uniroyal 公司在 60 年代末最早开始工业化生产,EPDM含量不能超过50%,否则EPDM将成为连续相,制得的EPDM/PP热塑性弹性体硬度较高,综合性能较差。
第二阶段是部分动态硫化EPDM/PP热塑性弹性体。
1962 年,Gessler首先提出了动态硫化的概念。
1972年Fisher申请了部分动态硫化EPDM/PP的制备专利。
1973 年,Uniroyal公司在Fisher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推出了牌号为TPR的产品。
EPDM在PP相中经过动态部分硫化后,有一定的交联,弥补了直接以EPDM与PP共混存在的一些缺陷,但EPDM橡胶相颗粒由于交联而使其粒径变大,导致分散不均匀,影响共混物的加工性能。
第三阶段是动态全硫化EPDM/PP热塑性弹性体(简称EP-T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