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碳酸钙对硅酸盐水泥水化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0-06-07 21:29:36
文献综述 前言 水泥在没有使用前是粉状的,具有较强的水硬性的无机胶凝的材料,一般的情况下,使用时加水,进行均匀的搅拌,能够在水中硬化,在此期间为了更好的达到施工的目的,根据施工的强度加入相应的沙石等材料最大限度的增强凝结后的强度。
水泥应用广泛,在我们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水利工程的建设中,道路桥梁等等方方面面都能看到水泥的身影,一直以来在我国建设事业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关于纳米技术的最初设想起源于1959年,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8226;费曼在其演讲中首次提出了关于纳米技术的设想,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开始了对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研究,纳米材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受到了各界研究人士的广泛关注,被誉为”21世纪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材料”。
1994年首届关于世界纳米材料和涂层的商业会议于美国举行,1997年西欧一些国家相继在纳米技术的开发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
2001年,第一届中国国际纳米技术和应用的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上就纳米材料的产业化及其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加速了纳米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纳米技术已在医学、航空航天、电子、生物等很多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及应用价值。
硅酸盐水泥,国际上统称波特兰水泥,其主要的矿物成分有:硅酸二钙、硅酸三钙、铁铝酸四钙、铝酸三钙。
其中硅酸三钙能够决定四周内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硅酸二钙要在四周内才发挥其强度作用,一年左右才能够达到硅酸三钙四周内发挥的强度;铝酸三钙的强度发挥的比较快,其强度较低,在1~3天内或再长一点时间内发挥强度作用;而铁铝酸四钙强度发挥的比较快,对硅酸盐水泥强度的贡献小[1][2]。
一、硅酸盐水泥水化及影响因素 1.水化理论 水化理论主要是在硅酸盐水泥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后,形成能够粘结砂、碎石料等可塑性的浆体,凝结硬化后可以变成石状体,且具备一定的强度。
水泥的凝结和硬化,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水泥加水拌和后,水泥颗粒被水所包围,表面的矿物质成分很快与水发生水化和水解作用,水溶液也逐渐成为一种凝胶体,同时产生一定的热量,即俗称的水化热。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蒸养纤维掺杂高铁低钙水泥混凝土的抗海水冲磨性能研究文献综述
- TIPA对水泥-锂渣体系力学性能和水化性能的影响外文翻译资料
- TEA对锂渣-水泥复合粘结剂流变性能及水化性能的影响外文翻译资料
- 硫酸铝无碱液体促进剂的效果研究烷醇胺对硅酸盐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外文翻译资料
- 新型C-A-S-H/PCE纳米复合材料:设计表征和对水泥水化的影响外文翻译资料
- 工业中碳捕获技术以及以水泥回转窑作为核心的吸附再生器外文翻译资料
- Ca/Al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制备及其结构对水泥早期强度的影响外文翻译资料
- 蒸汽养护后混凝土养护方法对混凝土机械强度和透气性的影响外文翻译资料
- 含白云石或石灰石的偏高岭土水泥在相组成与抗压强度的异同外文翻译资料
- 与硅质铁尾矿结合的混凝土的耐久性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