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材料类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正文

纳米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文献综述

 2020-06-11 22:19:45  

1.研究背景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比能量大、工作电压高、安全性好、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在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最近几年,高能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迫切,石墨类负极材料由于其具有高的循环效率和良好的循环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生产.但其储锂容量较低(理论比容量为372 mAh#183;g-1[1]),而且嵌锂电位过于接近金属锂电位,在较高速率充电时有安全隐患,因此开发高容量、长寿命、安全可靠的新型负极材料成为提高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

硅材料是非常具有潜力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迄今已知最高的理论比容量(4200mAh/g)和较高的嵌锂电位(0.2V vs.Li/Li )[2],同时,硅的电压平台略高于石墨,在充电时避免了表面的析锂现象,安全性能优于石墨负极材料。

另外,硅是地壳中第2丰富的元素,构成地壳总质量的25.7%,丰富的储量使其原料来源充足、价格便宜。

但是硅负极在锂脱嵌过程中伴随有大的体积变化(300%)[3],引起硅材料结构的破坏和机械粉化,导致电极材料间及电极材料与集流体的分离,进而失去电接触,严重降低了其循环性能。

此外,硅本身的电导率不高,倍率特性较差,这严重影响了硅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

硅碳复合材料作为缓解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碳与硅相近似的化学性质,为两者的紧密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所以碳常用作与硅复合的首选基质。

硅通常与石墨、石墨烯、无定型碳和碳纳米管等不同的碳基质制备复合材料,在硅碳复合的体系中硅主要作为活性物质,提供容量[4-6];碳材料一般作为分散基质,限制硅颗粒的体积变化,并作为导电网络维持电极内部良好的电接触[7-9]。

理论上,硅/碳复合材料储锂容量高,导电性能好,但要成为可商用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面临着两个基本的挑战:循环稳定性差和可逆循环容量持率低。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