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文献综述
2020-04-17 16:53:06
文 献 综 述 1 引言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材料实质性应用,表现出优秀的渗水、抗压、耐磨、防滑以及环保美观多彩、舒适易维护和吸音减噪等特点,成了”会呼吸”的城镇景观路面,也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路面不再发热。
而透水混凝土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内涝,保护地下水,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透水混凝土具有孔隙大、自重轻、透水率高、抗冻性等特点,可以在极端天气下加快城市排水、地下水循环[1-2]。
2透水混凝土 透水混凝土(又称多孔混凝土)指由单一粒径粗骨料或加入少量细集料形成的具有内部连通孔隙的混凝土,孔隙率通常为15%~25%[3],能减少地表径流、补充地下水、净化水体、吸声降噪、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在环境方面表现出显著效益,完全符合日本混凝土工会于1995年提出的生态混凝土的概念。
2.1 组成及性能 透水混凝土强度特性和透水性与其组成材料密切相关。
渗透系数和连通孔隙率与粘结材料用量呈负相关,与集料尺寸成正相关。
而强度性质则恰好相反,粘结料用量越多,抗压、劈裂、抗弯强度增大;集料尺寸越大,强度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