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电子信息类 > 电子信息工程 > 正文

汽车油箱饱和压力测量与报警系统开题报告

 2021-12-24 15:08:33  

全文总字数:5510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夏天的时候,当汽车油箱加满油之后,外界的高温环境使得汽车油箱饱和压力过大,造成汽油大量挥发,通过汽油蒸汽的形式从通气孔扩散到空气当中,此时如果遇到烟头等明火源,或者在干燥的气候下遇到静电,很容易形成火灾;而当通气孔被汽油堵塞时,则会造成供油不畅,甚至供不上油的情况,影响汽车正常行驶。汽车油箱加满油的危害还不仅如此,碳罐是可以吸附汽油蒸汽、减少汽车燃油箱内汽油蒸发物排放的装置,活性碳罐一般靠近外循环进风口,汽油蒸汽含有苯等致癌物质,当加油加太满时,碳罐会因为饱和压力过大而泄压排气,含汽油成分的空气进入车厢内,被人吸入体内,轻者出现晕车等身体不适的现象,严重的会使癌症的病发几率增高。由此看来,为了使汽车行驶更加安全,对汽车油箱的饱和压力进行测量是很有必要的。

目前并没有针对汽车油箱饱和压力进行测量的仪器,所以在这一方面的汽车安全性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现有的汽车油箱压力测量方式,主要是在油箱底部安装压力传感器,通过输出的压力值、油品密度等一系列数据的测算,得出油箱内油位的高度值,再根据油箱内油位的高度值进行油箱内油量值的标定。但是由于此项技术仅是对油箱内油量位置来进行针对性测量,并不能够的测量汽车油箱内的饱和压力值,更无法在油箱饱和压力值异常的时候对驾驶员进行报警提示,使驾驶员不能够及时发现汽车油箱的异常情况,也就不能及时处理汽车油箱的异常情况,使汽车油箱安全存在隐患。所以本设计主要对汽车油箱饱和压力值的测量和报警方面进行了研究。

饱和压力是石油的蒸发性能之一,它对于油品的储存、输送和使用均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生产、科研和设计中常用的主要物性参数。它主要有以下意义:用以判断发动机燃料挥发性的大小;用以判断发动机燃料在使用时有无形成气阻的倾向;用以估计发动机燃料贮存和运输时的损失。在本设计中,饱和压力也对汽车油箱的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汽车安全不可缺少的一项参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设计主要将利用饱和压力测量模块、GSM网络、LCD显示模块来实现对汽车油箱饱和压力的测量,并在油箱饱和压力异常时向驾驶员报警。首先利用饱和压力传感器对汽车油箱的饱和压力进行测量,将数据发送到单片机上,同时利用LCD显示模块向驾驶员显示汽车油箱的饱和压力值和油箱温度值。当汽车油箱饱和压力值异常的时候,通过GSM网络向驾驶员发送报警短信,提醒驾驶员注意油箱饱和压力的异常情况,能够解决夏天时由于汽车油箱加油太满而带来的安全隐患。本设计主要将弥补汽车油箱现有传感器在油箱饱和压力测量方面的不足,对汽车油箱饱和压力的测量方面进行研究,并且在汽车油箱饱和压力的异常时进行报警,及时提醒驾驶员注意,做出应对措施,消除饱和压力的异常带来的隐患,保证汽车油箱的安全。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本文设计的汽车油箱饱和压力测量与报警系统,主要包括单片机主控芯片、饱和压力测量模块、lcd显示模块、gsm短信报警模块、电源模块等,该系统的系统原理框图如下图所示。汽车油箱饱和压力测量与报警系统以单片机stc89c52作为汽车油箱饱和压力测量、饱和压力异常报警的核心,同时控制着饱和压力测量模块、lcd显示模块、gsm短信报警模块、电源模块等。饱和气压传感器将实时采集汽车油箱的饱和压力值和温度值,之后把所测得的油箱饱和压力值和油箱温度值传输给单片机主控芯片上,进行后续的处理。lcd显示模块主要用来实时显示汽车油箱的饱和压力值和油箱温度值,方便驾驶员能够直观地了解汽车油箱的饱和气压和油箱温度现况。当汽车油箱的饱和压力值异常的时候,单片机主控芯片将异常信号传输给gsm短信报警模块,然后通过gsm短信报警模块发送报警短信给驾驶员,提醒驾驶员汽车油箱的饱和压力异常情况,并及时解决汽车油箱出现的问题。

电源模块用来给整个系统供电,使系统中各个模块能够正常工作。

本课题进度如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戴佳,苗龙.51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典型事例.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9 .

[2]陈艳双,杨家红.基于gsm短信模块的家庭无线报警系统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6-18.

[3]张毅刚.新编mcs-51单片机应用技术.第三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