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交叉形结构的微带馈送印刷超宽带分集 天线设计外文翻译资料
2022-08-19 15:09:53
英语原文共 10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三通交叉形结构的微带馈送印刷超宽带分集
天线设计
Raj Kumar , Gopal Surushe
摘要
提出了一种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分集应用的紧凑型超宽带(UWB)天线系统。天线系统是一种微带结构,具有两个类似的三角形辐射元件和一个公共接地平面。辐射馈源由锥形馈电激发,以实现更好的阻抗匹配。在接地平面中添加了T字形短截线以增加两个辐射器之间的隔离度。拟议的天线系统的整体尺寸为46mmtimes;32.6mmtimes;1.6mm。测得的阻抗带宽(反射系数lt;-10 dB)是从1.8 GHz到远远超过12 GHz,覆盖整个UWB区域。在UWB区域中实现了15 dB或更佳的隔离度。天线系统的分集增益接近10 dB,并且在工作频带中,包络相关系数远低于0.2。同时还进行了参数研究,以检查天线在反射系数和对不同参数的隔离方面的灵敏度。这些特性表明,所提出的天线适用于MIMO /分集应用。
关键词:单极天线;超宽带天线;多输入多输出;频道衰落;天线分集
第一章 绪论
近来,由于诸如高数据传输速率,低功耗,低成本和大容量的优点,已经对超宽带的新兴技术进行了很多努力。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已授权将3.1–10.6 GHz频谱用于UWB应用[1]。由多径环境引起的信道衰落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主要问题。天线分集是减轻信道衰落并提高传输质量的有效技术。使用UWB组合多个天线以实现多输入多输出(MIMO)是一种实现大约1 GB / s的高数据速率的好方法。该技术具有在发射器和接收器终端使用多个天线的优势。使用空间极化和模式分集技术可以实现无线链路的显着改善。MIMO系统的性能取决于各种参数,例如天线元件的数量,天线几何形状以及这些元件之间的间隔。
在过去,已经设计并报告了许多MIMO /分集天线系统[2-10]。在[2]中,两个对称天线并排放置,其总尺寸为35 mmtimes;40 mm。使用树状结构,该结构的阻抗带宽为3.1 GHz至10.6 GHz。在工作频段内隔离度为16 dB。在[3]中,提出了一种使用非对称共面馈电结构的UWB MIMO天线。天线的总尺寸为43.5times;43.5 mm2,由阶梯状矩形贴片组成。栅栏式结构将工作带宽从3.1 GHz提高到10.6 GHz,隔离度超过15 dB。在[4]中,提出了尺寸为62 mmtimes;45 mm的分集天线系统。该系统由两个方形单极天线组成,其工作频带为3.3-10.4 GHz。采用T形短截线以使隔离度优于18 dB。在[5]中的天线显示出模式分集和极化分集,并覆盖了3.1–5.15 GHz的较低UWB。该分集天线的隔离度优于26 dB。在[6]中,提出了用于模式分集的天线系统,其尺寸为80 mmtimes;80 mm。天线系统的阻抗带宽为3 GHz至12 GHz。为了实现隔离效果,最好放置15 dB以上的倾斜短路。在[7]中,提出了用于极化分集的天线系统,其尺寸为48 mmtimes;48 mm。该天线系统的阻抗带宽为2.3 GHz至11 GHz,隔离度在工作频带中优于15 dB。提出了[8]中的MIMO天线,尺寸为21毫米times;38毫米。天线由两个具有T形接地平面的准自互补单极子组成。天线系统的阻抗带宽为3.1 GHz至10.6 GHz。通过在接地层中放置两个插槽,可以在工作频带中实现优于15 dB的隔离度。在文献[9]中提出了一种尺寸为48 mmtimes;115 mm的空间分集天线,方法是正交放置两个单极子。天线工作在2.3 GHz至7.7 GHz之间,隔离度优于20 dB。在[10]中,设计了用于MIMO应用的40 mmtimes;68 mm天线系统。天线系统的阻抗带宽为3.2 GHz至10.6 GHz。使用Y形短截线可实现优于15 dB的隔离度。以上讨论的大多数天线具有相对较大的尺寸,并且也不覆盖较低的频率。
在本文中,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紧凑型MIMO天线系统。拟议的天线系统的阻抗带宽为1.8 GHz至远远超过12 GHz。在接地平面中添加了一个T形短截线,以实现在工作频带中优于15 dB的隔离。表1给出了上述MIMO天线系统与拟议天线的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所提出的天线具有较小的尺寸和最低的工作频率。
表1所报告的天线与所提议的天线的比较,lambda;0:最低工作频率下的波长。
图1 天线几何图
第二章 天线几何
具有直角坐标系的天线几何形状如图1所示。天线印刷在FR-4基板上,介电常数为4.4,厚度为1.6 mm,损耗角正切为0.02。天线系统由两个微带馈送的相似的三角形辐射贴片组成。两个三角形辐射贴片相对于y轴对称放置,并相距14 mm。辐射贴片由锥形微带线馈电,以实现更好的阻抗匹配。混合辐射贴片的下角以增加贴片中的电流,即改善工作频带中的回波损耗,尤其是在中频范围内。地面和辐射贴片之间的距离经过了优化,以实现最大的阻抗匹配。为了改善两个辐射贴片之间的隔离度,在接地平面上蚀刻了一个窄缝,并添加了一个附加的T形短截线。该T形短截线充当反射器,因此减少了两个辐射贴片之间的相互耦合。最后,天线尺寸进行了优化,以实现最大的阻抗匹配和隔离。表2给出了优化尺寸。
第三章 天线的演变
这两个天线共享一个公共接地平面,如图1所示。图2显示了通过逐步改变接地实现的回波损耗和隔离度的改善。在图2a中,图1适用于具有线性接地面的天线,并且在所有频率下的回波损耗约为10 dB。
由于接地平面上的切口,混合了接地切口的内边缘以及混合了接地平面的外边缘,因此实现了较高频率下回波损耗的重大改善。如图2a和b所示,图4显示了回波损耗和隔离度的最佳结果。回波损耗为12 dB的工作频带从3 GHz开始,超过12 GHz,隔离度优于4 GHz的15 dB。为了改善整个工作范围内的隔离度,在地面上增加了一个T形反射器。通过添加此垂直条来修改带有切口和边缘混合的地面,因此,在9 GHz处的回波损耗仅触及-10 dB的线,隔离度为15 dB(不包括3 GHz至4.1 GHz的范围)。在反射器的顶部添加一条水平线以使其呈T形;这改善了较低频带中的隔离度。最后,在T形短截线中添加第二条水平线,它改善了回波损耗(图8c),如图2c所示。
天线的尺寸应选择为在3.5 GHz附近具有第一(或基本)谐振,以便工作频带从3.1 GHz开始。对于图2c中最后一级的回波损耗特性,在4 GHz处看到的谐振归因于三角形辐射斑片的作用类似于单极子。单极子的谐振频率由下式给出:
其中c是自由空间中的光速,h是单极高度。对于拟议的天线,根据图1,h = L2 g,它等于表2中给出的尺寸的19.8毫米。使用该h值,可以计算出谐振频率为3.78 GHz,与仿真值非常吻合。4 GHz附近的共振。在较高频率下看到的谐振是基本谐振的谐波,而在2 GHz附近(在图2c和图3a中)看到的谐振则是由于扩展了接地平面而产生的,所有这些谐振的合并给出了超宽带特性天线的。
表2天线尺寸(mm)。
图2.天线逐步反射的仿真反射系数和隔离:(a)| S11 |,(b)| S12 |,(c)| S11 |,d)| 12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天线系统具有优化的尺寸,使用R&S矢量网络分析仪ZVA 40来测量所建议天线的反射系数和隔离度,所制造原型的正视图和后视图如图3所示。图.4a显示了天线系统两个端口的反射系数,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端口的测量阻抗带宽为1.8 GHz至16.7 GHz。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之间的细微差异可能是由于制造公差,基板中的杂质以及SMA连接器质量低下所致。图4b显示了两个端口之间的隔离。从图中可以看出,从2.8GHz开始,UWB中实现了超过15 dB的隔离。再次,测量结果和模拟结果吻合良好。
图3 拟议的UWB MIMO /分集天线系统的照片:(a)前视图,(b)后视图
图4 天线的仿真和测量结果:(a)回波损耗,(b)隔离度。
第五章 电流分布
图5显示了所建议天线的端口1在任意选择的2.3 GHz,3.5 GHz,6.6 GHz和9.7 GHz频率下的电流分布。由于两个天线的几何形状相似,因此仅显示了端口1的电流分布。该图显示了不带T形短截线和带有短截线的天线的电流分布,以验证添加反射式短截线以改善天线性能的重要性。在短截线中,电流从端口1转移到端口2,然后电流被反射的短截线吸收。可以看出,短截线的主要作用是在3.5 GHz下观察到的较低频率。反射器主要改善了较低频率下的隔离度,并且在图2d中使用散射参数也可以看到。
第六章 辐射方向图
图6显示了建议的两端口分集天线的测量和模拟辐射方向图。显示了端口1和端口2在4 GHz,6 GHz,8 GHz和10 GHz四个不同频率的辐射方向图,并且在UWB中相对一致。由于两个天线的对称性,两个端口的辐射方向图在E(y-z)平面中相似,而H(x-z)平面中的辐射方向图是镜像。这种行为对于模式多样性很有用。 E平面显示八个类似结构的图形,而H平面显示全向性质。
在图6c和d中绘制了天线的仿真和测量的峰值增益以及仿真的辐射效率。在图中,还绘制了单个天线的模拟增益和辐射效率,以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两种情况的增益几乎相同,除了9 GHz附近,其中单个天线的增益略小。两个端口天线的效率略低于单端口天线的效率,这可能是由于扩展接地平面中的导体损耗增加所致。
图5. Port-1在(a)2.3 GHz,(b)3.5 GHz,(c)6.6 GHz,(d)9.7 GHz时天线的电流分布
第七章 多样性参数
7.1 包络相关系数
可以通过计算包络相关系数来获得天线的分集性能。当天线用于分集应用时,在两个端口接收的信号不应相互关联,否则会产生干扰和串扰。包络相关系数可测量两个端口信号之间的这种相关性,并显示两个通信通道如何相互隔离,用pe表示。可以使用等式(1)| 11|从远场辐射方向图计算得出。对于良好的多样性性能,该值应小于0.5 [12]。
图6.(a)端口1和端口2的实测和模拟E平面共面和交叉辐射图。(b)端口1和端口2的实测和模拟H面同面和交叉辐射图。(c)两个端口天线和单个天线的峰值增益比较。(d)两端口天线和单天线的辐射效率比较。
在等式中(1),XPR是与环境有关的交叉极化比,Gtheta;,Gϕ是功率增益模式,Ptheta;,Pϕ是入射功率波的角密度函数的分量。模拟的包络相关系数如图7a所示。在仿真中,考虑了四个不同的环境:XPR = 0 dB的统一环境,XPR = 1 dB的室内环境,XPR = 5 dB的室外环境和WINNER(无线世界倡议新电台)。
图6.(续)
XPR = 9.05 dB [11]的环境。在所有情况下,ECC均小于0.2。对于均匀环境,还可以使用公式(2)[13]根据S参数计算ECC。使用S参数对ECC进行的仿真和测量如图7b所示,二者均低于0.004。
(2)
当环境不均匀时,不能使用根据S参数计算包络相关系数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仅辐射方向图可用于计算pe。但是,S参数方法更容易实现,并且给出合理准确的结果,因此被更推荐。
图6.(续)
7.2 多样性增益
天线的增益给出了给定方向上的强度与各向同性辐射强度的比值,高增益给出了定向辐射图。分集增益(dB)给出了使用分集方案时降低的发射功率的量。包络相关系数是影响分集增益的因素,如等式(3)中所示,
(3)
图8显示了仿真和测量的分集增益的比较。分集增益高于9.98 dB,图中几乎没有变化。较高的分集增益归因于较高的天线效率,这表明天线之间的相互耦合较低。从图7和8可见,分集增益的变化对应于相关系数的变化。
图7(a)使用辐射方向图模拟包络相关系数(b)使用S参数模拟并测量包络相关系数。
7.3 容量损耗
除相关系数和分集增益外,容量损耗是描述MIMO天线分集性能的另一个参数。公式(4)中所示的公式使用S参数|S11|,|S22|,|S12|和|S21|给出了容量损失。系统的性能下降量由容量损失给出[14]
图8 测量和模拟的分集增益
图9显示了模拟和测量的容量损失。测量的容量损失低于0.3 bps / Hz,这与模拟结果非常相关。从图6和图9可以看出,MIMO天线具有良好的性能,相互耦合较少,包络相关系数和容量损耗较低。
图9 模拟和测量的容量损失
第八章 参数研究
8.1 贴片和接地之间的间隙的变化g
基板相对侧上的接地和贴片之间的间隔是获得50 Q阻抗的天线设计中的重要因素。随着间隙g的减小,回波损耗(| S11 |)在3.5 GHz至7 GHz的频率范围内增大,而g的增大则使| S11 |减小。在3 GHz和6 GHz的高频段上(图10)。接地与贴片之间的间隔不会对隔离产生太大影响,因此未显示。间隙对天线阻抗的实部和虚部的影响如图10b和c所示。对于6 GHz附近的最小间隙,虚部为正,而实部也具有较高的值。在此间隙的大多数其他频率上,实部小于或接近50欧姆,而虚部为负。随着间隙的优化,实部移动到50欧姆,而虚部移动到0欧姆。
8.2 间距L4的变化
从天线顶部到T形反射器之间的水平条带位置由参数(L4 L7,)给出。保持L不变且L4不变,该条向下移动到更靠近地面的位置。这减少了中频范围内的回波损耗,并且隔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410958],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