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文献综述
2020-05-11 23:33:09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环境是以人类为主题的外部世界和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体。
判断环境质量,仅对某一物进行某一点,某一时刻的分析测定是不够的,必须对各种有关因素进行监测分析。
环境因素在一定范围,时间,空间内进行测定,综合分析其测定数据,才能对环境质量做出确切评价。
环境污染虽然自古就有,但环境科学作为一门学科是二十世纪50年代才开始发展起来。
终于在80年代初,建立起自动连续监测系统,使用遥感、遥测手段,监测仪器用电子计算机遥控,数据用有线或无线传输的方式送到监测中心控制室,经电子计算机处理,可自动打印成指定的表格,画成污染态势、浓度分布。
当污染程度接近或超过环境标准时,可发布指令、通告并采取保护措施。
这一阶段成为污染防治检测阶段或自动检测阶段。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
通过收集本地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更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校园环境与师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个好的校园环境不管是对师生的健康水平还是学习氛围都有很大帮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