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算法总结和初步编程开题报告
2020-02-20 08:17:4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962年,breech和cross提出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方法,标志着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aser_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技术的诞生。它是一种目前应用十分广泛的物质元素分析技术,通过高峰值功率的脉冲激光聚焦到样品表面,电离产生等离子体。再利用原子光谱发射法,即将等离子体的发射光谱与标准光谱进行对照,进而实现对样品中化学元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不同于传统的检测方法,libs可以实现全波长数据收集,对固态、液态、气态物体中几乎所有元素进行实时在线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具有检测速度快、无需样品预处理、操作简便、造价低、环保等诸多优点。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国内在研究早期主要进行的是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基础理论研究涵盖等离子体辐射特性、演变过程以及物质和激光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分析。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包括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在环境监测、考古调研、宇宙探测、地质勘查、食品和药物成分检测和监测等各个领域上的应用研究。本文主要针对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在定量计算方面进行研究。
libs定量分析算法包括标样分析法、无标样分析法,典型的标样分析法包括强度分析法和内标法。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出了一种建立于传统内标法之上的多元素修正内标法,结合k折线交叉验证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建模,相比多谱线内标模型、传统内标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该算法表达信息更清晰、预测精度更高,更适用于矩阵效应严重的复杂合金成分的定量分析。华南理工大学樊炬等人将多元回归建模和pls建模分别应用到libs技术对燃煤挥发分定量分析中,发现pls定量分析优于多元回归定标法,降低了基体效应(样品中除被测元素以外的成分统称为基体,基体效应指被测元素谱线强度受到基体的影响)的影响,拥有更高的分析精度和预测能力,对实现在线实时的媒质分析提供了可行性。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将遗传算法(ga)和pls结合应用到对土壤激光诱导击穿光谱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对土壤中mn、gr、pb等11种成分含量进行预测,最终结果表明pls-ga与传统的pls相比可以有效去除光谱中无关量,减少建模时间,简化模型。但研究同时发现pls-ga仍存在缺陷,对于土壤中少数成分,ga-pls模型比pls模型的含量精度预测误差大。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的工作集中在:掌握libs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国内外针对libs定量计算各种算法,总结各种定量算法模型的优缺点,并针对某种具体样品进行初步的编程定量计算。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3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研究内容,了解研究所需软硬件条件。确定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陈兴龙, 董凤忠, 王静鸽,等. pls算法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炉渣成分中的应用[j]. 光子学报, 2014, 43(9):1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