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米级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磁耦合共振多线圈结构设计开题报告
2020-04-20 13:01:3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无线能量传输是一种无接触的能量传输方式,能量从能量源传输到负载不需要通过传统的传输线来实现。从该技术诞生以来,就因为其自身方便安全,且能够满足某些特殊环境下供电的需求而备受各方关注。在能源传输、信息通信、医疗用具、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尤其是在飞速发展的物联网智能家居方面有着极高的实用价值。
能量是构成世界的重要要素之一,人类社会的进步无不伴随着对于能量获取方式和传输方式的改变,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出现将会对于许多能量应用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为人们的生活带来重大变革。 非接触传输的特点,使wpt技术可以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对设备供能,如太空、海洋、矿井、峡谷、沙漠等复杂环境。该技术可以通过远程非接触式供电的方式,减少人为进入复杂环境的次数,使得对于灾害多发区域大面积投放传感器检测成为可能。 安全稳定的特点,使得使用了wpt供电的设备减少了线路的使用,无通电接点可以避免触电的危险,无外露电力传送元件避免了外界环境对其的侵蚀,极大地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此外,由于通过无线传输,可以实现“一发多收”的电力传输模式,一个能量源可以同时为多个用电器提供能源。有望在日常的家用电器使用中真正的实现“便捷和智能”。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计划采用谐振传输法(磁耦合共振传输模式)来设计收发端的多线圈结构天线,以组成米级中距、高效非辐射型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3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研究内容,了解研究所需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确定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第4-6周:根据已有研究成果,确定进行本课题研究的基本路线和具体方案。
第7-10周:研习用于组成wet/wpt系统的不同线圈天线结构类型,包括与此相关的天线馈电技术、商用软件基本使用方法,同步开始进行设计与优化计算。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 tesla n.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electrical energy.usa,1,119,732[p].dec. 1914.
-
kurs a.,karalis a.,moffatt r.,et al.wireless power transfer viastrongly coupled magnetic resonances[j].science,2007,317(5834):83-8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