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宁夏段不同时期湿地动态变化研究开题报告
2021-12-27 21:25:11
全文总字数:2306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为了保护科学开发利用黄河流域湿地资源,借助遥感与GIS技术方法,开展研究区内的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等的资源调查研究,以便能够及时的了解到研究区湿地资源的分布状况、变化特征及发展趋势,为黄河流域湿地资源的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基础资料,同时对研究区自然资源的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湿地的最早研究开始于16世纪的欧洲,当时对于湿地的研究只是一些不成熟的基础性研究,主要是泥炭的应用。从18 世纪开始才有了湿地科学的建立,欧洲有很多国家对于沼泽的来源等开始做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逐渐形成具有基础理论的湿地科学。湿地科学的最初发展在20世纪初,对于湿地的了解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湿地研究逐渐走向国际化,比如在1956年,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局明确了湿地的类型和定义。到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各国纷纷成立了湿地研究的专门组织,同时,每个国家的湿地研究人开始认识到湿地的意义和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我国对湿地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综合考察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的,主要集中在湿地资源上。并且我国幅员辽阔,湿地类型丰富,分布广泛,湿地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在大部分地区还需要更深入的探索。杨秀春等人对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并借助于GIS技术,对江苏省湿地资源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黄慧萍等人利用1995年12月的TM影像,结合广东省湿地资源状况,研究湿地遥感图像解译方法,在此基础上按分层分类法制定了湿地分类系统,并编制了湿地类型解译图表,刘秀云等人利用1986年和2000年的TM遥感数据,对辽东湾湿地类型和面积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我国3S ( GIS、GPS、RS) 技术作为对湿地观测的高新技术手段,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湿地动态监测、湿地评价和湿地保护研究中,成为湿地研究空间化、定量化研究的关键环节。GIS 和RS技术以其准确、简便、快捷等特点在大规模的湿地资源清查、动态变化监测和湿地的合理利用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湿地动态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遥感数据能快速高效地获取和分析全面、系统、真实的地表空间动态变化信息,能为湿地资源和环境的监测、优化管理、规划发展提供决策依据,遥感已成为湿地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王宪礼等曾利用 TM 影像对辽河三角洲进行过景观生态学分析,刘正茂等探讨了湿地恢复建设的方法及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途径。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1)、研究湿地变化的因素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的科学研究方法,结合研究区气候、人文特征从自然和人为角度分析湿地变化原因分析具体的湿地变化原因。对两个不同时期研究区的温度、降雨量、蒸发量等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自然因素的影响。从围湖造田、截流湖水、灌溉农田等现象的出现方面来分析人为因素的影响。
(2)、湿地动态变化检测
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以求得湿地总量的变化信息。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模块中的区空间分析功能,对两期数据进行区对区相交分析和区对区相减分析,可得到湿地增加和减少的变化信息。通过将两个不同时期的总体湿地分布图进行空间叠加来判断湿地动态变化。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收集黄河流域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的水系发育特点,河流、湖泊的分布和成因类型,以及其它湿地的类型做了初步的了解,结合原有湿地分类体系制定研究区湿地分类方案;然后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湿地变化信息,制作专题图件,最后根据黄河流域湿地变化情况,分析得出变化原因,预测之后的变化趋势,并提出对黄河流域的开发利用和可行性保护建议。
4. 参考文献
[1]李洪斌,遥感与gis在湿地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以内蒙古黄河湿地为例.2010.05
[2]雷宇,山东黄河流域湿地信息提取及动态变化分析.2009.05
[3]周建秀,刘志宁,任瑞芳,遥感监测黄河西岸地区水域湿地现状及其动态变化.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