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地理科学类 > 地理信息科学 > 正文

城市发展强度与碳排放量的定量分析开题报告

 2020-05-01 08:50:2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日益显著。于此同时,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和产业不断聚集,城市消费的能源不断增多,工业生产和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使得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据统计,城市消耗的能源超过世界水平的66%(gea,2012),而城市产生的二氧化碳超过世界的70%(iea,2012)。

城市发展势必会从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方面对二氧化碳排放造成影响。然而,城市化是个世界性的现象,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刻影响着各个国家(徐安,2011)。据联合国人居署预测,2030年世界城市化率将达到60%,2050年将达到70%(秦耀辰等,2013)。因此,城市发展和碳排放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城市发展如何影响碳排放,以及如何制定节能减排的发展战略等问题日益受到学术界关注。

国外关于碳排放的研究起步较早。日本学者kaya(1989)提出的kaya恒等式对碳排放要素进行了分解,即某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等于该地区人口总量、人均gdp、单位gdp能耗的碳排放量因子及能源强度的乘积,以此来反映社会经济活动导致的碳排放与人口、经济、技术、能源等之间的数量关系。此后,国外许多学者利用该等式对碳排放问题进行了研究,如treffers等(2005)通过分析认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是可以同时兼顾的,两者的前提是必须制定严格的配套措施,并得以切实执行。duro等(2006)借助theil指数分解法研究了不同国家kaya因素中造成人均碳排放差异的各个因素,结果显示主要因素为人均收入,其次为能源强度。knapp等(1996)基于全球1880-1989年碳排放与人口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量和人口数量之间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人口增长是碳排放量增长的原因之一。lantz等(2006)利用加拿大1970-2000年数据,分析了人口总量、人均gdp、技术进步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人均gdp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并非倒u型曲线关系,不满足库兹涅茨曲线,而人口总量、技术进步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呈现出倒u形曲线关系。satterthwaite(2009)利用1980-2005年数据,对全球碳排放与人口、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是碳排放量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而人口数量增长对碳排放没有显著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基本内容:

在以上的研究环境和背景下,本课题将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城市发展强度对碳排放量的影响。首先收集数据,根据《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的碳排放核算方法,估算2000-2015年湖北省17个城市的碳排放量,并使用shaojian wang等提出的城市发展强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土地利用强度、经济强度、人口密集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公共服务力度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量化城市发展强度。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分析城市发展强度对碳排放量的影响。

此外,通过以上研究,得出碳排放量与城市发展强度的定量关系,结合城市发展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以及我国城市发展现状,为我国碳排放调控和低碳城市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有效的政策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2周:进行毕业实习,搜集毕业设计相关参考资料;   

第3-4周:书写并提交开题报告;   

第5周:搜集毕业设计课题相关外文参考文献,完成外文文献翻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fang, chuanglin;liu, haimeng;li, guangdong;sun, dongqi;miao, zhuang.estimating 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on air quality in china using spatial regression models[j].sustainability,2015,vol.7(11): 15570-15592

[2]burak güneralp;karen c. seto.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urban growth from an integrated dynamic perspective: a case study of shenzhen, south china[j].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08,vol.18: 720-73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