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卫星影像的空间数据库更新文献综述
2020-05-05 17:26:59
1、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空间探测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模式的更新换代,卫星遥感影像以其多传感器、多光谱、多分辨率、多时相和快速大量获取的特点[1],使得基于空间卫星探测技术的数据更新在地理空间数据库更新中变得愈发重要。
而由于现实世界空间实体及其相互关系随时间不断发生变化,使地理空间数据库的持续更新既是一项长期艰巨任务,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不仅涉及空间数据来源等问题,而且还涉及一系列与初始建库不同的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问题,更新技术是目前公认的一个普遍性的难题。
为确保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具有较高的现势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首先就要提高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作业的效率和对历史数据的有效组织与管理。
目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更新主要是以航空航天影像为底图,通过与旧矢量数据或旧影像数据配准后人机交互比对来发现变化的要素,按相应比例尺更新规范并采用内外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更新作业。
3、国内外研究现状 时空数据更新在20世纪末期就已经引起了国际学术组织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如国际制图协会(ICA)和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在1999年成立了”增量更新和空间数据库版本化”联合工作组;在 2003 年8月国际制图协会又将该工作组升级为”增量更新和空间数据库版本化”委员会;并且在 2004年7月召开的第20届ISPRS大会中,又专门设立了”地理空间数据库的变化检测与更新”和”核心数据库的修订与维护”两个主题单元[2]。
国内随着GIS 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地理空间数据的现势性与准确性逐渐成为用户追逐的目标,数据更新能力成为了数据使用者与购买者考虑的重要条件[3]。
国家科技部基础司组织完成的《国家科技基础数据库建设与发展的研究报告》也指出:持续更新和业务化运行是一个科学数据库存在的根本[4]。
因此,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渠道、更新方法、质量控制的发掘与探讨已经成为当下研究的重点。
近些年许多专家学者对空间数据更新的研究不断的深入,从增量数据的变化检测与提取、数据组织、时空变化形式描述、时空数据模型设计和存储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在空间数据库的更新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
2、空间数据库理论与关键技术 空间数据库是指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上存储的与应用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和,一般是以一系列特定结构的文件的形式组织在存储介质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