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空数据融合的天山典型区雪盖消融变化研究开题报告
2020-05-06 16:44:2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1 选题背景 积雪是冰冻圈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是我国西部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对干旱地区生态安全和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李培基, 1999)。
由于其高反照率的特性,大面积积雪分布会增加地表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从而降低地表对太阳辐射能量的吸收,影响近地表的能量收支平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表及近地表的温度,进一步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1]。
另一方面,积雪是干旱区极为珍贵的清洁水资源,积雪的时空分布影响着区域水资源的时空分配和收支平衡。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1.研究的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主要是针对由光学卫星遥感数据在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上存在着相互制约的问题,运用时空自适应性反射率融合模型,结合modis反射率数据的高时间分辨率和landsat数据的高空间分辨率的特点,建立时空融合模型来识别积雪,从而生成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的反射率产品,进一步分析数据捕捉快速消融时期积雪的变化特征 2.1研究区域 天山山系是亚洲中部最大的山系,呈东西走向,全长2500km左右,中国境内的天山位于整个天山山系的东部,东西长约1700km,南北宽100~400km。
天山山体由山地、山间盆地和谷地及山前平原组成,面积约5.7万平方千米,占新疆面积的34.5%以上,天山山脊平均海拔为4000m,高大的山体使天山成为南北疆气候的分水岭,形成了天山南北的气候与自然环境特征截然不同,天山山地地处西风气候带,由于巨大的高度和有利的地理位置及其独特的山地走势,山区降水量丰富,山顶多被积雪覆盖,冰川发育,是新疆境内众多河流、湖泊的发源地,作为气候过渡带的天山山区,是世界干旱区少有的湿润山地,被称为干旱区的”湿岛”。
天山积雪是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干寒型”积雪,与”湿暖型”积雪相比,”干寒型”积雪具有密度小(新雪的最小密度为0.04克/立方厘米)、含水率少(隆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