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建成区用地结构演变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2024-01-24 16:44:56
论文总字数:11384字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城市用地规模迅速扩大,其它用地面积的缩小会给土地利用规划带来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土地利用进行合理的研究和规划,为科学地土地规划提供依据。本文在ERDAS IMAGINE 9.2的支持下,利用遥感卫片影像数据提取城市地表信息,用淮安市1988年和2005年的Landsat TM/ETM 影像作为数据源进行数据处理。以各种城市内部结构变化作为指标,对淮安市17年来建成区用地变化特征和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政策、经济、人口等因子是淮安建成区市用地结构演变的主要原因。关键词:遥感,淮安市建成区,用地结构,演变,影响因子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changing land use patterns, the rapid expansion of urban land, other land-use planning will reduce the land area to bring a series of problems, which we need to be rational land use and planning studies, science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land use planning. In this paper, ERDAS IMAGINE 9.2 support, the use of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mage data extraction sheet urban surface information with Huaian 1988 and 2005 Landsat TM / ETM image data processing as a data source. Internal structural changes in various cities as an indicator of Huaian City in 17 years and the driving mechanism of land us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licy, economic, demographic and other factors Huaian city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evolution of land use structure.
Keywords: RS, Huaian built up area, Land use structure, Evolution, Impact factor
目 录
1 前言 4
2 数据来源与方法 4
2.1 研究区概况 4
2.2 数据来源 5
2.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6
3 淮安市建成区用地结构演变过程 6
3.1 建成区用地信息提取 6
3.2 建成区用地结构分类 8
3.3 叠加分析 10
4 影响因子分析 12
4.1 人口因子 12
4.2 社会经济因子 12
4.3 政策导向因子 13
结 论 14
参 考 文 献 15
致 谢 16
1 前言
城市用地结构和规模对把握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态势、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城乡规划具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获取城市用地信息特点有速度快、时效性强、信息量丰富、准确等,近些年来伴随着遥感影像分辨率的不断提升,在城市规划中遥感技术成重要手段,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1]。陈本清等在研究城市时使用厦门市30米分辨率TM影像来监测城市扩张的方向,对厦门城市扩展的因素进行了总结[2],杨晓娟等对兰州土地动态演变中采用信息嫡的原理系统性的分析了驱动力[3],李加林等利用多年限的Landsat Mss、TM、ETM等遥感数据,成功分析出我国长三角地区城市在空间扩展速度和扩展的强度以及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4],黄成毅等通过研究1996年和2002年成都市TM影像数据,对6年以来成都土地利用情况和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各类土地要素利用数量变化在区域、幅度、速度差异及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重要类型、分布规律和区域方向[5]。对淮安市建成区用地结演变的研究对于淮安自身乃至对苏北城市用地结构演变均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在总结前人对城市建成区用地的结构类型、用地演变以及影响因子上对淮安市建成区用地结构演变进行研究,利用Landsat TM/ETM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在遥感技术和Arcgis技术支持下,对淮安市1988年和2005年两个时相的遥感数据进行了处理,并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解译建成区用地信息,分析了淮安建成区用地规模和用地结构的变化,揭示了影响淮安市建成区用地变化的影响因子,为淮安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发展提供决策和参考意见。
2 数据来源与方法
以淮安市为例,利用遥感作为技术支撑,获取不同时期建成区用地数据;并根据收集的研究区地形图、文字资料和数据统计资料,建立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演变模型和综合土地利用的动态模型,在这个基础上对所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自然、人文等影响因子及建成区用地演变规律进行了合理的研究。
土地利用动态演变特征主要包括土地资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伴随时间进行变化,同时还有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和利用类型构成方式的变化,也包括对以后土地资源需求上的变化。因此,建立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监测模型是我们研究土地利用在变化过程、变化程度及发展趋势的较为主要手段。
2.1 研究区概况
淮安市位于苏北平原腹地,自古人文荟萃,京杭大运河与古淮河交汇处,全市总面积1.01万平方公里,人口近500万,境内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也在境内。淮安占据长三角经济圈、淮海经济圈的重叠部分,也是长三角北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是南下北上的要道,区位优势显著。不光如此,淮安成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新兴增长极”带动苏北腹地发展,也要依赖于它特殊的机遇。由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格局发生变化,使得上海、江苏、浙江合称为为长三角地区。在江苏沿海开发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同时,为淮安借港出海、参与区域协作分工提供方便。在交通方面,从历史上的漕运中心,加快转为以公路为主,铁路、水路和航空协调的综合交通枢纽。“三淮合一”的形成促成淮安向特大城市进行发展,在拓展城市地域空间,延伸、疏展历史文脉的同时淮安的中心城市功能地位业得到迅速提升。图1为淮安市区位图。
图1 淮安市区位图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138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