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中环境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探讨毕业论文
2020-04-10 16:15:50
摘 要
美丽乡村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已初具成效,以武汉市的两个美丽乡村为例,研究江夏区小朱湾和黄陂区杜堂村的生态廊道建设,景观格局的变化。贯彻生态思想将用地分类分为风景园林,公园绿地,建设用地,河流水域,防护绿地道路用地六类用地类型,识别小朱湾与杜堂村周边重要的生态源地,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识别出生态廊道,在2015-2016年廊道识别的基础上分别在江夏区、黄陂区识别出7处生态节点,应当在规划中对节点附近村庄和保护区进行保护和修复。
景观生态学的尺度理论和景观格局指数方法是研究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及村庄规划建设的有效技术方法,计算拼块所占景观面积的比例(PLAND)、斑块密度指数 (PD) 、斑块平均大小(MPS),面积加权平均分维度(AWMPMD),面积加权形状指数(AWMSI)比较建设前后景观格局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美丽乡村建设是影响城乡生态系统中景观生态格局的因素之一。
景观生态格局与生态廊道之间存在联系,乡村景观生态类型和景观生态功能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决定了生态廊道中生态节点的生态敏感和脆弱度。
关键词:美丽乡村;生态廊道;景观生态格局;生态节点;城乡生态规划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villages has already begun to take effect nationwide. Taking the example of two beautiful villages in Wuhan, the ecological corridors in Xiaozhu Bay and Dutang Village in Huangpi District of Jiangxia District were studied and the landscape pattern was chang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thinking will b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landscaping, park green land, construction land, river waters, and protection of green land road land six kinds of land types, identify Xiao Zhuwan and Du Tangcun around the important ecological source, using arcGIS spatial analysis methods, The ecological corridors were identified and 7 ecological nodes were identified in Jiangxia District and Huangpi District on the basis of identification of corridors from 2015 to 2016. The villages and protected areas near the nodes should be protected and restored in the planning.
Landscape ecology scale theory and landscape pattern index method are effective technical methods to study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villag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The ratio of landscape area occupied by plots (PLAND), plaque density index (PD), and patch average are calculated. The size (MPS), area weighted average dimension (AWMPMD) and area weighted shape index (AWMSI)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constru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is one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pattern in urban and rural ecosystems.
There is a link between landscape ecological pattern and ecological corridors. The diversity and specificity of rural landscape ecological types and landscape ecological functions determine the ecological sensitivity and vulnerability of ecological nodes in ecological corridors.
Key Words:Beautiful countryside; ecological corridor; landscape ecological pattern; ecological nodes; urban and rural ecological planning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目标 1
1.1.3研究意义 2
1.2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1.2.1研究方法 2
1.2.2技术路线 3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3.1国内外美丽乡村研究发展现状 3
1.3.2国内外乡村建设实践借鉴 4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6
2.1相关概念 6
2.1.1生态廊道 6
2.1.2乡村生态系统的构成 6
2.2相关理论与方法 7
2.2.1最小费用模型 7
2.2.2景观生态学理论 8
2.2.3城乡生态规划 9
第3章 武汉市周边美丽乡村建设认知与分析 10
3.1武汉市美丽乡村建设政策 10
3.2武汉市美丽乡村建设现状 10
第4章 美丽乡村建设对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12
4.1 以小朱湾,杜堂村乡村建设为例 12
4.2.美丽乡村建设中对乡村景观生态格局的影响 12
4.3美丽乡村建设对城市周边生态廊道的影响 17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22
5.1城乡生态廊道与景观生态的生态关联 22
5.2生态廊道的保护与调整景观生态空间对村庄发展的建议 22
5.3总结与反思 23
参考文献 24
致谢 25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武汉地处长江中游,长江与其支流汉江贯穿城市,在江汉平原东部,乃至中国中部地区整体发展格局中,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地带,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科教基地。
为实现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方针,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政策实施。并一起提出了保护武汉人文历史文化,彰显“江城”“千湖之城”特色,提高人居环境生活质量,突出武汉市鲜明特点和文化内涵[1]。
中共十八大第一次提出了“美丽中国”全新概念,而“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坚持国家部署“振兴大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深化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升级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强政策扶持力度和资本注入,改善乡村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一方面促进调节乡村产业结构,利用农家乐、采摘园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挖掘武汉周边乡村的村湾文化和保护发扬当地文化遗产,对武汉未来发展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武汉市“美丽乡村”建设已初见成效,建成了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模式。黄陂区蔡店街姚家山模式,以延续历史文脉作为小镇特色;姚家集街杜堂村模式,凭借家乡成功企业家形成了难以复制的特色;江夏区童周岭村小朱湾模式,依托自身的自然环境建成乡村旅游景点。截至目前,武汉已规划建设美丽乡村74个,其中已建成35个、在建39个。中共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战略,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但同时,村庄建设过程中,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生态保护造成影响。村庄是武汉周边生态环境构成中重要的景观生态要素, 村庄的发展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1.2研究目标
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是村庄尺度上的城乡统筹发展建设进程,在更大尺度上也影响着城乡一体化所引起的生态环境质量。相比与发达国家对于乡村的建设更加注重乡村自身产业的提升,自我价值的体现和文化传承和保护,国内村庄建设则偏重乡村旅游。所以本次研究主要从生态规划角度出发,从美丽乡村建设前后生态层面的土地利用情况入手,对武汉市内美丽乡村的村庄布局和生态环境特征进行调查,研究不同发展模式的美丽乡村对其周边生态廊道规划和景观格局的影响。以城乡一体化为落脚点,研究城乡生态廊道与景观生态格局的生态关联,并提出在保护二者生态功能的前提下乡村发展的建议。
1.1.3研究意义
文章结合景观生态学,城乡生态区域连接构建和特色乡村的建设等理论,从城乡一体化角度分析乡村生态对自身和城市的影响,对我国现阶段乡村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建议性意义。
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美丽乡村”的发展和建设特色小镇成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抓手,乡村规划就显得格外意义重大。随着武汉市域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乡村受到更为强烈的“城市辐射”,在促进乡村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瓶颈型的问题。城市工业的外移,造成了乡村生态污染和水土流失,乡村原本的生态环境面临冲击,乡村失去了曾经的生态功能,变成了城市的附庸或者说是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牺牲品;城市的扩张也导致了乡村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公共设施,产业结构,生活质量,农民收入等方面;“美丽乡村”的建设推进,让城市规划者进入了乡村,也带来了城市不同与乡村的规划思想,无论是就“城市论乡村”还是就“乡村论乡村”都无法完全看清和解决乡村和城市之间的矛盾,乡村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应该在城乡一体化的视野下剖析和解决。
乡村是城乡之间的过渡衔接区域,乡村的功能和特色,生态环境质量,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产生影响,是将乡村融入城市,还是城市需要乡村,这将是本次文章需要讨论的重点。
1.2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2.1研究方法
通过调查研究提出现状问题:在综合分析小朱湾、杜堂村现有相关规划成果的基础上,对武汉市周边区域内的村庄布局与生态特质进行调研,分析其空间布局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研究乡村生态系统及其格局的特点与属性,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将通过“美丽乡村”政策建设起来的乡村村域作为生态斑块,进而在基质、廊道、斑块构成的整体生态格局系统中分析村庄发展建设的问题、趋势与对策。
1.2.2技术路线
图1.1 研究技术路线图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内外美丽乡村研究发展现状
中国“美丽乡村”研究情况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中国美丽乡村的认识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对乡村内部空间环境质量改善的认识,对于旧乡村的残垣断壁,环境视觉污染,原有村级道路的不合理,美丽乡村的建设重点放在了基础设施,道路整治,环境改善等内部空间改造方面。强调安静,舒适,干净的人居环境,强调通畅,适宜的出行环境,强调安全,卫生的生产环境。
第二个层次,对“美丽乡村”中的美丽有两方面的认识,一是对民居民房的合适改建,营造内部布局合理,环境良好,生态适宜的乡村内部结构,建设“生态美”乡村,二是调整乡村的产业结构,引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等为村民创造工作岗位,创造更多收入,让村民获得生活上的富足;建设文化保护宣传基地,依托大型活动或赛事建设乡村基础设施,让村民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两方面的结合是这一层次美丽乡村的建设内涵。
第三个层次,是以营造“乡愁”为主的思想,让村民获得宜居的生活环境,让城市人对乡村充满向往,乡村文化和历史遗产的保护是这一思想的主要措施,传统村庄中的壮年人口进入了城市,留下了老弱妇孺,村庄的发展需要壮年人口的回流,“美丽乡村”的规划中突出乡愁,把村子里那些具有乡愁意义的点点滴滴的情感要素及其载体真正保留下来,活化起来,从精神层面入手,加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交流,毕竟,每一个城市人都曾是乡村中的一员。
美国的Forman 在1996年研究了一个遵循生态空间理论的景观规划原则和景观空间规划模式,专门提出了乡村景观结构规划中的生态功能价值和历史文化背景的结合[2][14]。
法国曾在“光辉三十年”即加速的城市化过程之后乡村陷入了人口流失,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和产业结构单一的困境,法国近五十年实现了从“振兴薄弱乡村”向“发展卓越乡村”的过渡,注重发掘乡村的自身优势与发展潜力实现差异化的特色发展帮助法国乡村摆脱了困境走向了复兴。法国领土规划与区域吸引力跨部仪表团(DATER)发表的《2020年法国乡村展望:寻求新的乡村可持续发展政策》指出,“法国乡村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总体是呈现出人口回流、功能产业多样、生态环境优越、乡村文化凸显的特点”,由此肯定了乡村复兴的总体趋势[3]。
1.3.2国内外乡村建设实践借鉴
“美丽中国”思想提出之后,全国各地开始了如火如荼的乡村建设,探索出了很多不同的乡村建设模式。
宁国模式——以环境治理为重点
安徽省宁国市是全省第一个进行乡村环境建设和乡村污染治理工作的行政区域,积极响应“美丽乡村”建设号召,在市辖范围内的村庄实现垃圾分类,生产生活污水统一治理,农药化肥污染整治,大大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同时结合“一村一品”特色化建设,建设环境优美,风景靓丽的特色小镇,但是,这时的美丽乡村建设还仅仅停留在“外在美”的方面,仅仅停留在村容村貌的方面只是对美丽中国提法的浅显理解。
安吉模式——突出旅游特色小镇
安吉县地处浙江省山区,进入二十世纪安吉县为谋求发展,引入工业产业,税收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工业污染的代价。1998年,安吉放弃通过工业发展县城经济的道路,2003年提出了生态立县的战略目标,与党中央提出的“美丽中国”战略不谋而合。安吉县结合浙江省提出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县内开展多渠道,高效率的乡村环境整治工作,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安吉县积极探索更为灵活有效的生态之路,鼓励村民创业,开展农家乐,农事旅游等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结合的新形式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竹茶产业、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等一、二、三产业结合的“第六产业”。
永嘉模式——城乡结合促进发展
浙江永嘉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分为四步走:第一步,将村庄污染治理常态化,民宿民房重新规划改建,原本的土路石路统一规划并进行道路硬化,政府政策扶持进行街道立面民居建设;第二步,保护利用历史人文景观,全县共200多处有保护价值的历史文化场所,遗迹与乡村文化聚集点,并将这些人文景观列入永嘉县旅游重点发展规划体系,将零散村落民居,人为聚集,优化村落布局;第三步,打造永嘉生态旅游品牌,依托第二步改造和保护好的景观,永嘉生态,人文,农业旅游道路走的无比轻松;第四步,城乡统筹改革,通过“三分三改”( 即政治经济分离,资本与土地分离,户口和产业分离;股权,地权,户口改革),改革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让农民在乡村中获得和城市相同的公共服务。
高淳模式——主打乡村产业发展
高淳位于江苏省南京市辖区,是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代表之一,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改造建设促进乡村发展。一,努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为村民创造就业机会,鼓励村民创业创新,整合土地资源,充分发挥村民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乡村经营模式,利用跨区域开发,城市资源补充的方式,建设多形式,高质量的乡村经验体系。二,改善村容村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污水,垃圾统一处理场,建立健全的市政管理机构,统一规划新的村域集中建筑,鼓励并扶持村民自发改建原有房屋,政府和村民一同建设自己的家园,塑造个性化,特色化,整洁优美的乡村环境。高淳模式将环境改善和产业发展并举,将村民个性和政府管理统一,使村民的生活水平,乡村的产业发展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在人文保护和继承上尚存在缺陷,总的来说是“美丽乡村”的高级形式。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
2.1.1生态廊道
生态廊道(ecological corridor)是具有有利物种生长繁殖、维持物种多样性、隔离和降解污染物质、水土保持、固定砂质土地,保育绿色植物防风防噪、调节水灾火患等生态保护功能的廊道类型。生态廊道是由覆盖在基质上的植被、具有良好连通性的水体等环境生态要素构成,它和“绿色廊道”(green corridor)表示的是同一个概念[4]。美国保护管理协会(Conservation Management Institute USA)从生物保护的角度出发,将生态廊道定义为“供野生动物使用的狭带状植被,通常能促进两地间生物因素的运动”[4]。
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生态系统格局往往受到城市扩张,乡村建设和道路规划的影响,组成城乡生态格局的要素为斑块在基质的基础上构成的生态廊道,这三个要素的组合具有作用于整个城乡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三个要素又各自具有自身独特的生态功能。生态基质如同承载其他两种要素的基础背景,是指景观生态格局里面占据主要地位、分布面积最大、与斑块和廊道保持良好的连接性的土地利用形式,同时在景观生态功能中起到优势作用的景观结构单元。基质由于其特性,一般相对便于识别,如保护区,农耕地,草地林地等大面积区域。斑块指不同于周围用地类型或者内部环境的具有一定空间均质性的空间。村庄建设用地斑块是村庄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斑块与生态基质相同,在遥感图像上或者实地地物识别中,与周围不同类型斑块差别明显,容易识别。但是作为影响范围更大,隐形作用需要时间沉淀的生态廊道来说,识别是一件相对困难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