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中环境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探讨开题报告
2020-04-13 13:09:4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1研究目的
研究生态型村庄的发展目标及指标体系,以实现村庄社会经济与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以城乡统筹发展为前提,研究乡村景观生态格局维护和生态型村庄规划建设的整体策略。村庄的生态规划是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解决如何合理安排乡村土地及物质和空间来为人们创造高效、安全、健康、舒适、优美的乡村环境和科学和艺术,根本目标是创造一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生态系统。
1.2研究意义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研究内容
通过调研反演提出现状问题:在综合分析小朱湾现有相关规划成果的基础上,对武汉市周边区域内的村庄布局与生态特质进行调研,分析其空间布局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症结所在。
通过村庄生态化发展分析,研究生态型村庄的规划特点:检索、研究生态型村庄发展规划的编制特点、指标构成、发展模式等相关内容。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分析,研究符合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的生态型农村规划内容。
研究美丽乡村生态系统及其格局的特点与属性,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建立生态型村庄规划编制体系,将村庄建设用地作为生态斑块,进而在基质、廊道、斑块构成的整体生态格局系统中分析村庄发展建设的问题、趋势与对策。
2.2研究目标(研究问题)
对于农村问题
村庄是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的集中体现。作为生态型村庄规划研究的大背景,农村特殊的地域和空间属性,赋予了生态学村庄生态景观的特定内涵。生态型村庄规划的目的就是保护农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和恢复农村自然的生态环境,增强农村地区的自营力,缩小城乡差别。
对于农业问题
乡村生态系统是村庄的载体。农业格局、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农业种植种类等都对村庄生态景观产生直接的影响。农村问题是一个经济问题,单一的农业经济,无法保证乡村的持续发展。生态型村庄规划在保证农业生产满足生活需求的前提下,应发掘、保护农业景观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促进乡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提升乡村的生命力。
对于农民问题
农民是乡村生态系统的直接创造者和体现者。农民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都能通过村庄生态景观表现出来。村庄规划不仅在于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增加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而且更重要的是增强他们对自己家园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2.3研究拟采用的数据与方法
对国内外具有权威性、代表性的生态建设指标体系进行分析整合,结合武汉市周边乡村的现状条件和发展目标构建“目标-领域-主题-指标”四个层次的指标体系,在此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指标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代表性与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数据可得性,构建乡村生态建设指标体系,用于对乡村的建设和发展进行具体评价。
2.4技术方案与实施措施
以山地平原交错带的理论为基础,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分析方法,利用GIS,ENVI软件对小朱湾建设现状及格局进行多尺度的分析,以探明生态带区域内村庄发展的具体生态特征与问题。
结合武汉相关上位规划,为研究生态型美丽乡村的发展目标、发展模式、控制指标提出建议。
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功能及其存在的空间、时间尺度,一个完善的村庄生态系统也必然依存于一定的空间尺度范围。就此分析,在村庄尺度下基本可以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村庄建设用地范围内生态系统及其简单或无法构成相对完善的生态系统,村庄建设用地往往以生态斑块的形式存在于村庄生态系统之中。
合理划分限制开发区域与禁止开发区域,对于森林资源、江河水系源头、历史人文遗迹等生态敏感区严格限制不合适的污染型企业及对自然资源破坏严重的企业发展。
技术路线
|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一阶段:即日起-3月19号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开展初步调研,完成研究设计和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3月20号-4月15号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guillon,v.,scherer,p.2012.cultureet developpement des rural:quelques elements danalyse.econmie rurale,307(1).
[2]insee 2015. recensements de lapopulation,http://www.insee.fr/fr/statistiques/1893204
[3]pedinielli,e.,bretel,a.2012.forte progression dunombre de logements,insee,http://www.insee.fr/fr/statistiques/1285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