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地理科学类 > 应用气象学 > 正文

夜间增温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1-12-16 22:59:42  

全文总字数:5610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温室效应加剧,气温升高,高温热害将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研究得出,在农作物的生育期,气温每升高一摄氏度,水稻的生育期日数就会缩短7d左右,冬小麦的生育期日数就会缩短14d左右,从而就会导致植物光合作用不足,物质和能量积累不够气温升高,导致农作物的生育期缩短,生长量大幅度减少,有可能抵消全年生长期的延迟作用。

ipcc第4次评估报告认为气候系统显著变暖已经是明确的事实,日最低温度增加远比日最高温度增加得快。全球气温记录显示,夜间最低气温比白大最高气温的增温幅度高出近1倍。国内研究也得出相似结果,日最低温升幅是日最高温升幅的2-3倍,即全球气候变暖主要表现为夜间气温升高,日较差呈减小趋势。温度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气象要素,夜间增温必然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影响。因此,探讨夜间增温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机制,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和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气候变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国内外许多学者做了很多的研究。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模型分析上,基本认为气候变暖将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显著下降。不过近年也有一些模型分析表明,增温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比如孙芳等认为,到21世纪70年代,中国雨养小麦将出现增产趋势。另外,尽管近几十年中国大部分小麦主产区平均气温显著提高,但在生产实践中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持续减产趋势。因此,为了正确认识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的实际影响,提高对未来气候背景下作物产量预测的准确性,国内外开始加强关于作物对气候变暖响应的试验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增温实验研究的不足之处,通过大田实验的观测资料,采用FATI增温方法,分析气候变暖引起的夜间增温对小麦产量构成要素(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等)和生长发育(物候和生育期)过程的影响。从而了解夜间增温对冬小麦产量及生长影响的机理,为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和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实验准备:

阅读并查阅相关文献,对增温试验的设计进行认知,了解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温度升高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熟悉相关的数据统计方法与实验方法。

称肥料:每小区施用复合肥料(15-15-15)315 g,共称取12份。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房世波,谭凯炎,任三学.夜间增温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0,15:3251-3258.

[2] 房世波,谭凯炎,任三学,张新时. 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影的 大田实验研究[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2,07:1069-1075.

[3] ippc 2007. ipcc fouth assessment report: cilmate change 200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