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温日变化模型的辐射霜冻预报研究开题报告
2022-01-09 22:53:22
全文总字数:4849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种类多、灾情重、受灾面积广、灾害频发的国家,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总损失的75%以上,因此气象灾害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作为我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的霜冻,更是值得重视,它在秋、冬、春季均有可能出现,影响的范围十分广泛,所到之处给植物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对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因而研究霜冻的预测预报、提醒人们提前做好防御措施以减轻霜冻危害的任务刻不容缓。
辐射霜冻是霜冻的一种,指在晴朗、无风、少云的夜间,因地面强烈辐射散热,致使地面或植物表面温度下降到0℃以下而使植物受害。在农业上,霜冻的初终日的早晚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晚霜冻会使春苗遭受冻害而造成毁种或延迟作物生育,而早霜冻常使未成熟作物结束生育而造成大幅度减产。因此,霜冻的预报服务有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辐射霜冻是由温度的日变化引起的,国外研究霜冻,通常选取地面温度小于或等于0℃为致灾指标,并据此做霜冻变化规律的研究。国内则大多以地面最低温度降到0℃以下(含0℃)或以最低气温降到2℃(含2℃)以下为指标,来研究初霜日、终霜日和无霜期的变化特征。经查阅资料,我国目前对于气温日变化模型的模拟研究较为前沿,例如曹卫星[7]的正弦-指数模型,余卫东[8]的分段线性订正模型等,都将白天气温变化看做正弦曲线,而将夜间变化看做指数曲线,对气温日变化的模拟都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但其都是对气温日变化的一个模拟,不能帮助我们计算夜间最低气温以用来判断是否发生了辐射霜冻。本实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气温日变化的不同模拟方法的比较,并将前人的研究方法结合,提出了两种预报最低气温以及逐时气温的方法,将其应用于辐射霜冻的预测预报中,从而达到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的目的。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1. 查阅资料,了解辐射霜冻形成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危害;
2. 了解典型晴天天气下气温日变化规律以及气温与地温的关系、气温与太阳辐射的关系;
3. 掌握前人对气温日变化的不同模型的理论研究;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1.查阅文献,整理不同的气温模拟方法并进行比较。
2.处理实验数据并作图,得出最低气温预报值。
3.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到实验结果,分析对霜冻的预测预报效果。
4. 参考文献
[1] 沈修美.霜冻形成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3(03):127-128.
[2] 王莹.江苏省冬小麦春霜冻的发生规律及预报预警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
[3] 陈丽,吕非.霜冻对农业的影响及其预报方法[j].黑龙江气象,1998(01):43-45.
[4] 申亿铭.气温日变化的一种理论模式[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80(02):2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