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外文翻译 > 地理科学类 > 应用气象学 > 正文

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水稻的生长、产量和生理响应的影响(Oryza sativa L. cv. Junam)外文翻译资料

 2022-12-10 16:02:00  

英语原文共 5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毕业论文

英文翻译

原文标题The Effects of the Elevated CO2 Concentration and Increased Temperature on Growth, Yield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Rice

译文标题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水稻的生长。产量和生理响应的影响

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水稻的生长、产量和生理响应的影响(Oryza sativa L. cv. Junam

简介

气候变化对全球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和大豆的生产有明显的影响。特别地,CO2的温度和浓度的增高对于生长的水稻有着更显著的作用。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也是亚洲的主要粮食作物。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学术研究课题已经进行了研究CO2浓度升高和温度升高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Imai等表明,空气中CO2浓度的加倍导致植物营养生长的增加。另外,每株粒重穗重增加23-72 % CO2浓度和温度升高。据De Costa等人表明,水稻在在营养生长期和灌浆期期间,其在CO2浓度为570ppm的环境中累积生物量比那些生长在大气中CO2的要更快。

虽然一些研究表明,增加二氧化碳和高温可以降低水稻生长和产量。Matsui和Omasa表明,开花时温度的升高抑制了花粉的膨胀,因此高温会导致小穗不育和增加水稻产量的不稳定性。植物的生理响应受CO2浓度升高和温度升高的影响。其中,氮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已在许多研究中观察到。其水平的显着改变很可能会导致显着影响植物的整体代谢。由于加尔文周期和类囊体蛋白是叶片氮和叶绿素含量多数是能量表现的核心部分,直接决定了光合反应和初级生产。

材料与方法

2009年5月份,水稻种子萌发。在约三四叶期,六幼苗移栽到充满沙子的花盆。水稻植株进行追肥三次,在研究期间,生长在淹水条件下(2-3cm深)。这项研究确定了进出温室。控制(ac-at)位于温室但两处理(ac-et和ec-et)进行了温室。在ac-at,空气保持在环境CO2浓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平均在24小时的基础上,370-380ppm。

在温室ec-et是通过两个穿孔的塑料软管输入少量的纯CO2保持。在这种方式中,CO2浓度升高,保持大约两倍高于环境达到750 ~ 800ppm。LCI超紧凑型光合系统(ADC 2005)被用于测试治疗中的CO2浓度的稳定性。ac-et和ec-et平均温度约为1.50c°C高于对照。使用数据记录仪测量空气温度(温度记录仪tr-71u,T&D有限,日本)在同一高度的控制和治疗研究期间。2009十月,将每盆中的六株植物收获,分为芽、根、穗、粒等,然后在阴凉处干燥2天并测量。

结果与讨论

随着CO2浓度和温度的升高,水稻地上总生物量降低。地下生物量高ac-at比ac-et和ec-et。这些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和温度升高,营养器官的碳积累下降。相比之下,Baker等表明在CO2浓度升高的条件下,地面上部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均增加。据杨等人研究表明在升高CO2条件下,水稻的总生物量增加了16%。在接下来的时期,作物产量将受到复杂的相互作用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

Lawlor和Mitchell研究表明,籽粒灌浆过程中1°C的温度升高缩短了这一时期的5%,并相应地降低了收获指数和粮食产量。查克拉巴蒂等人表示通过影响花粉萌发和籽粒形成,提高温度可以限制水稻产量。这些结果与我们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总的来说,水稻的生长和产量随大气CO2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而高温对水稻的响应有负面影响。Krishnan等人预测,在所有测试的二氧化碳水平的温度升高会导致产量减少,但在每个温度增量的CO2水平的增加会增加产量,使用两个作物模拟模型。Baker等表示水稻分蘖增加温度处理,而粮食产量增加,由于CO2富集小。因此,粮食产量的影响更强烈的温度比CO2处理。据程等人研究表明CO2浓度升高,穗干重显著增加,夜间温度降低。这些结果意味着,由于CO2浓度升高,空气温度的增加往往抵消了刺激的水稻生物量和粮食产量。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7604],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