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市滨海土壤黏粒含量的空间分布研究开题报告
2021-12-29 21:44:44
全文总字数:2634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土壤作为一个时空连续的异质体,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等物质组成。粘粒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矿物组分,是许多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基础,土壤粘粒含量会影响土壤的通气性、保水、保肥性能等,土壤粘粒含量的研究对于土壤状况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以东台市滨海地区为研究区域,其北部成土母质为黄河沉积物,南部为长江沉积物;范公堤以西为水稻土,以东为潮盐土,作为典型的滨海地区,土壤状况较为复杂。此外,本课题将采用不同模型拟合土壤剖面粘粒的垂直分布,将地下1m深的土壤剖面各分层的单一数据拟合为连续数据,反映不同深度的土壤粘粒含量。研究区的特殊性以及各种研究方法的使用使本课题具有一定的意义,将给本地区土壤状况的后续研究提供便利。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土壤粘粒含量会随着土壤年龄的增加而变高。目前,很多研究均注重土壤年龄的研究,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刘良梧认为土壤年龄是一个重要的成土因素,他在土壤年龄研究中阐述了土壤年龄与风化作用、土壤性质等方面的关系;焦彩霞等在反射光谱估算滨海土壤粘粒含量一文中提到土壤颗粒粒径随着土壤年龄的增加而减小,土壤粘粒总量持续增加。
国内外不少学者进行过物质的时空分布研究。larisa florescu等研究了罗马尼亚多瑙河三角洲的浮游生物量的时空分布;朱望远在基于gis的舟山近岸海水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中应用 gis 手段实现数据的空间离散,获取数据的空间变化信息,并结合不同时段的空间变化数据,提取数据的时间变化特征;徐尚平等在内蒙古土壤ph值、粘粒和有机质含量的空间结构特征中采用美国国家环保局主持编写的geo-ea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插值等值线图采用surfer实现,研究了土壤粘粒含量等因素在各土壤层中的变化;万红友等在苏南典型区土壤基本性质的时空变化中,将苏南典型区划分为各种不同的功能区分别研究土壤基本性质的空间变化;王艳慧等在北京市pm5.0可吸入颗粒物反演及时空分布分析中利用landsat tm影像的第3、4波段构造dvi指数,构建相关分析模型,对pm5.0的分布进行反演实验,揭示其时空分布格局;赵传拓等通过不同模型在土壤剖面有机碳垂直分布中的应用,向读者介绍了4种模型用于拟合soc的垂直分布。这些课题研究均可以给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了解前人在土壤粘粒时空分布方面的相关研究并收集有关数据资料;
(2)对土壤数据进行预处理;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1、研究进度
2017.02:与指导老师讨论确定题目及研究方向后,广泛查阅相关文献,加深对该研究的理解,并进行相关资料和数据的查找工作;
2017.02 -2017.03: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与指导老师进行深度交流,讨论确定论文的大纲结构,撰写开题报告;
4. 参考文献
[1]焦彩霞.反射光谱估算滨海土壤粘粒含量[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5):137-141.
[2]赵传拓.不同模型在土壤剖面有机碳垂直分布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5,37(5):568-574.
[3]张忍顺.苏北黄河三角洲及滨海平原的成陆过程[j].地理学报,1984,39(2):17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