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地理科学类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正文

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城市内涝防治对策研究——以淮安市为例

 2023-09-27 10:16:56  

论文总字数:9002字

摘 要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多发,针对我国大部分城市“逢雨必涝”问题,研究通过建设海绵城市来防治城市内涝,建设新型防洪排涝雨水系统,保护城市水生态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淮安市为例,分析了淮安市内涝的主要原因,结合淮安市自然条件与城市发展建设的现状,在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针对城市内涝水患问题作为主体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办法和建设途径。

关 键 词:淮安市,城市内涝,海绵城市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global warming and extreme climate events occur frequently.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waterlogging in most cities of our country, this paper studies how to prevent urban waterlogging by constructing sponge cities, build a new type of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rainwater system, and protect urban water ecology in order to achieve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Taking Huai"an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main causes of waterlogging in Huai"an City, combines the natural conditions of Huai"an City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and studies the urban waterlogging and flood disaste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ncrete and feasible methods and construction approaches.

Key words: Huai"an city, urban waterlogging, sponge city

目 录

1 引言 4

2 淮安市海绵城市建设思路 5

3 淮安市洪涝灾害情况分析 5

4 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淮安市防洪排涝对策 6

4.1 确立绿色生态建设理念 6

4.2 建立新型防洪排涝雨水系统 6

4.3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方案 7

4.4 发挥政府引领职能作用 8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1 引言

近年来,全球极端气候事件多发,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致使城市内部水文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全国部分城市出现“城市看海”景象,使得排涝除险、非点源污染控制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面临着巨大考验。一方面,降雨事件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其不同的降水量、降水强度和降雨历时对城市内涝和非点源污染贡献强度存在明显差异[1]。与此同时,全球气候的多变造成暴雨事件频率和强度的增加,特别是在南方涛动(ENSO)和北极震荡(AO)现象期间[2,3]。另一方面,城市化快速发展使得城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地表径流量增大、汇流时间减短、径流洪峰提前,最终形成城市内涝[4]

据统计显示,2013~2015三年间全国有约360个城市发生内涝遍及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北京、济南等城市甚至发生了严重内涝并造成了人员伤亡。但是,与此同时全国却有1000多座城市水资源缺乏严重。城市雨水管道建造标准低,使水资源变成了“水灾害”。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态势下,我国原有的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标准对于内涝灾害的抵抗力预估不足,无法解决现存的水生态问题。传统的排水设施采用的是工程管道,主要依靠钢筋水泥技术来达到防洪排涝的效果,忽略了水体自我调节的作用[5],不断发生的大范围、大规模、高频率的城市内涝现象,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制约了城市健康发展。

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内涝、水资源浪费和水污染等问题,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指出,为防止洪涝灾害,现有城市的排水系统需要改善提升,排水方式要转变“快排”的思想,将更多的雨水资源利用起来,打造自然蓄水、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4年10月,住建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6],明确了海绵城市相关概念与技术规范,科学系统的指导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我国目前所推行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总结为“渗、蓄、净、用、排、滞”六字箴言,精准的体现了现代城市雨洪管理理念,以致海绵城市如今发展成为国家战略项目。次年4月,住建部公布了国内16个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的名单。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把海绵城市建设推向了国家战略性目标。因此,把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结合起来并建立具体的海绵城市建设标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研究课题。

淮安市地处苏北平原腹部,紧靠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境内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是典型的“平原水乡”。特殊的地理和水文特征,导致淮安旱涝灾害频发。大水之年,三面高水压境,一面海潮顶托,洪水威胁严重;大旱之年,淮沂断流,河湖干涸,灌溉水源不足;常年雨量70%集中在6至9月份,极易出现集中暴雨,连绵阴雨,而致涝渍灾害。

改革开放以来1991年、2003和2007年灾情尤为严重;较大的水旱灾害平均约4年一次,小的水旱灾害几乎年年发生其中又以2010年汛末至2011年初夏的四季连旱灾情最为严重。淮安地处中国东部,位于太平洋西海岸,受季风气候影响,雨热同期,大部分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易形成暴雨,引发内涝。

本文针对淮安市近年来面临的内涝水患、水质型缺水以及水质污染等问题,结合淮安市地理状况和水文特征、城市排水系统现状及政府管理规划等方面,为淮安海绵城市建设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和建设途径。

2 淮安市海绵城市建设思路

城市内涝治理是一个科学、全面、复杂的系统工程,只针对降水排放进行规划建设是不科学的,应当在充分保护城市水生态环境的情况下,考虑到水环境容量、水体纳污能力、水环境允许污染负荷量等相关因素,对城市当前和以后的各类建设进行全方位的统筹规划。

在实际的城市建设中,首先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借助天然水系的排水系统进行雨水管理,对雨水进行蓄存利用,并增强城市水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其次,坚持低影响开发的原则,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兼顾城市初期雨水面源污染治理,保护自然水系、恢复水生态、营造水文化、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再次,加强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的原则,采用多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通过跨专业协调,系统考虑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雨水控制和管理,与城市规划、绿地建设、水资源保护等相关专项规划充分衔接,达到雨水资源化的目标。

基于淮安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现状,淮安市海绵城市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二是建立新型防洪排涝系统,蓄存降雨,延缓地表径流的汇流速度,将经过自然净化的雨水进行利用,排出多余的自然降水。三是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合理的规划利用现有水系,保护开发而不破坏自然水体,推行生态可持续发展。四是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积极引导民众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加强政府部门组织机构建设,拓宽融资渠道。

3 淮安市洪涝灾害情况分析

在淮安市经济发展建设过程中,下垫面不透水面积不断增加,致使降水自然下渗缓慢,雨水汇流迅速,地表径流总量增加,极大的增加了发生城市内涝灾害的概率。另外,一方面淮安市在灰色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兼顾河流和湖泊的调节作用,常常是占用河道、湖泊进行建设,导致天然水域的调蓄和滞洪能力大大降低;另一方面,淮安市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偏低、工程设施老化现象严重,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主要依赖于流域性防洪工程等外部条件,区域排涝出路严重不足,城市防洪排涝问题亟需解决[7]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9002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