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庭审实质化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0-06-27 19:35:17
文 献 综 述 一、选题背景 2016年10月11日,《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公布并实施。
这是进一步推进庭审实质化,完善庭审制度的重要意见,对庭审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证据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尤为重要的方面则是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正确运用,该规则能否得到合理运用对于我国庭审实质化过程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本论文以此为契机,旨在通过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基础理论、我国庭审实质化进程、庭审实质化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国内外相关理论对比等方面的阐述分析,试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于庭审实质化的重要影响,期以略表见解,对于庭审实质化过程中的非法证据排除问题做出正确阐述。
二、研究意义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对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理论进行理性分析,对我国庭审实质化的进程进行深刻认识,对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将两者统一于我国法治化进程中等重要问题进行理论层面的认知,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同时,有助于对司法实践中的证据问题进行思考与研究,借鉴域外有益审判经验,推动我国庭审实质化进程进一步发展。
三、国内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现状以及理论观点 在我国证据法理论上,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所有旨在限制证据之证明能力的证据规则。
作为一种”狭义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其限制的主要是公诉方证据的证明能力,尤其是侦察人员以违法侦查手段而获取的,因其自身来源的不合法而使证据本身存在重大瑕疵的依法不应予以认定的,而应予以排除的证据。
我国有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主要是《刑事诉讼法》,我国2010年颁布的《非法证据规定》确立了”强制性排除”与”自由裁量性排除”相结合的证据排除规则。
关于如何对待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不少学者及相关的专业人土也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
王金沙在《刑事诉讼与人权保障》文中首先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基础进行阐述,进而从我国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态度进行梳理,之立法选择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进行了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