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规制秸秆焚烧的困境与出路开题报告
2021-12-12 18:29:4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这几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长期的雾霾天气,并且有日益严重的趋势。作为引起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秸秆焚烧问题再次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政府规制秸秆焚烧制度也得以制定并加以运用,从而成为环境法等基本法律的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治大气污染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该项制度仍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不断的完善,因此站在政府的角度,对我国秸秆焚烧的规制问题进行一个全面深刻的研究,在充分研究我国现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基础,阐明目前我国在规制秸秆焚烧方面所存在的不足或困境,找出现有制度中的缺陷并提出解决的办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这次课题的研究,能够明确我国选择规制秸秆焚烧虽然具有正当性与合法性,但由于具体制度内容设计与具体执行方式等问题,此类统一化的规制方式选择具有非适宜性。根据现状的分析研究,找出政府规制秸秆焚烧难以充分实施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平衡不同主体的之间的利益需要,进而实现社会利益,环境利益的平衡。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最早对于秸秆焚烧的限制性规定是在1994年4月,《秸秆燃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对于禁烧区的规定是:“机场,交通干线,高压输电线路附近和省辖市(地)级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对于其中的划定和调整同时赋予了省辖市级以上的人民政府一定的权力。但由于其中的规定范围模糊,惩罚措施未明确在实施中遇到了部分阻碍。自2000年之后,国务院及地方政府的各项规定相继出台,尽管这些法规政策越发的完善与详细但实践中的困难仍未消失。对此我国学者吴迪在《秸秆焚烧治理的法律对策研究》对于秸秆焚烧治理的过程中政府遇到的困难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进行了详细的叙述,但对于政府规制秸秆焚烧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未作明确叙述。学者胡静在《环境法的正当性与制度选择》中强调了政府规制秸秆焚烧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但未从不同主体的利益平衡中去寻找实施制度的方法。在学者何可、张俊彪、张露,吴雪莲合作完成的《人际信任、制度信任与农民环境治理参与意愿》一文中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为例 ,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去理解常态下农民参与环境治理的影响机制,由于视角不同,该文并未有力的证明政府规制秸秆焚烧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提出不同角度的我国学者还有王洁、张玲、刘艳华、杨江澜所写的《农业废弃物管理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该文中对我国现有的农业生态补偿政策进行研究梳理并找出其中的缺陷及不足从而提出相应的完善手段,但该文对于研究为农业生态补偿,对于政府规制秸秆焚烧的研究较少。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前言,总括性地综述我国秸秆资源类资源的规制现状,并指出资源化与无害化利用是此类农业废弃物合理利用的核心,从而引出秸秆禁烧及其背后所产生的相关问题
一、我国秸秆焚烧规制现状
(一)我国秸秆焚烧法律规制的现状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实施方案:首先,以理论研究为视角,阐明政府规制秸秆焚烧的合理性与正当性,以“环境公共(公众)依托理论” 为基础论证政府作为规制主体的合理性,阐明政府在秸秆合理利用中的地位与角色;其次,对现有不同地方政府的规制手段或规制方式为依据,进行实证研究,找出现有法律制度难以完全实行的困难所在以及其中的缺陷及漏洞并提出改进方法,以帮助政府建立正确的规制秸秆焚烧法律制度。 最后,通过上述理论分析与实施研究,以法律制度完善的视角,从政府规制行为入手,提出政府规制秸秆焚烧的综合治理途径
进度安排:2015年12月:收集资料阅读相关文献;2016年1月-4月:调查了解相关地区的政策法规并撰写论文初稿;2016年5月-6月:完成毕业论文。
预期效果:以论文研究为基础证明政府规制秸秆焚烧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并通过对各地区的综合研究寻找到多种解决秸秆焚烧现状的方式,通过多种手段平衡不同主题的利益需要并实现环境利益、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多赢结果。
4. 参考文献
【1】徐祥民:《环境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赵学平,陆迁:《控制农户焚烧秸秆的激励机制探析》载《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69-72
【3】张琳、尹少华:《秸秆焚烧--外部性及政府管理分析》【j】,载《华商》200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