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法学类 > 法学 > 正文

保证期间法律分析文献综述

 2021-12-15 21:59:15  

保证期间就是指保证合同当事人的约定或依法律推定在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后,保证人能够容许债权人主张权利的最长期限。我国《担保法》为了让担保人和贷款方的个人需求得到平衡,规定了保证的时间期限内的情况,然而自该法颁布实施以来,法律业界人士对保证的时间期限的规定讨论不断,甚至存在较大的争议。立法技术的缺陷导致我国保证期间陷入了理论与实务适用的两难境地,加之法学界长期未形成统一的保证期间性质学说,又反向加剧了司法适用困惑,因此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1. 文献检索概况

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本人通过查询学校图书馆网上资源数据库,中国知网,搜索网络资源等途径分别进行了文献的搜索。其中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到的相关电子数据资源共912篇。精确范围到“保证期间法律分析”的文献有43篇。

通过对检索所得各类文献的整理与分析,发现目前国内涉及“保证期间法律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主要围绕“保证期间的法律性质”,“保证期间的实践问题”,“保证期间的制度”等方面展开研究。

  1. 对我国保证期间法律问题研究的现状

关于保证期间的法律性质,学者们有不同观点。保证期间的法律性质究竟是什么,是诉讼时效,还是除斥期间,抑或其他的期间类型,属于目前我国担保法研究及司法实务中争论最多的问题。之所以引起这一争议,起因在于我国《担保法》第25条的规定。该条规定:“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债权人已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虽然该条并没有确定保证期间的法律性质,但却含有“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内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的表述,因此很自然地让人将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联系起来,认为保证期间就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诉讼时效。第一种观点, 《担保法》第25条、第26条中六个月保证中六个月保证期间届满的后果是保证人的保证责任免除, 保证人将获得免责的法定事由, 债权人丧失胜诉权, 因而具有时效的功能, 故属诉讼时效;第二种观点则认为《担保法》中保证期间则属除斥期间;第三种观点,则认为保证期间既非诉讼时效期间, 又非除斥期间, 而是独立于二者之外的另一种法律期间, 具体又有不同观点分别认为保证期间是债权行使期间、提示期间和失权期间。

诉讼时效期间论认为, 保证期间从本质上讲就是诉讼时效时间, 它应当属于诉讼时效中特别诉讼时效的一种, 可称之为保证诉讼时效或保证时效。主要理由如下:其一, 保证期间具有诉讼时效的法律效力。其二, 保证期间和诉讼时效设立的目的相同。即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经济关系的稳定, 尽早结束权利人长期不行使权利的状态, 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 有利于法院及时正确地处理民事纠纷。其三, 保证期间和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相同。都是自权利人能够行使权利之日起开始计算。其四, 依据我国《担保法》第25条第2款、第26条第2款, 保证期间的效力与诉权的行使直接相关。

除斥期间论的主要理由是:其一, 诉讼时效期间是法定的, 不能由当事人任意约定, 但是保证期间原则上可以由当事人自行约定 。其二, 债权人没有在保证期间内主张权利, 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可见保证期间是保证合同的效力存续期间, 保证期间届满即发生权利消灭的法律后果。而诉讼时效届满后, 权利人的实体权利并不消灭, 只是义务人享有相应的抗辩权而已, 因此保证期间完全符合除斥期间的特点。其三, 除斥期间原则上应当法定, 但并不排斥当事人的约定, 一些国外的立法就肯定了除斥期间可以由当事人约定。

独立期间论认为, 将保证期间归属于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都是不准确的。保证期间可以成为一种独立的期间类型, 而不必要也不应该归入到现有的诉讼时效期间或者除斥期间之中。主要理由如下:其一, 保证期间为约定期间, 在没有约定时才适用法定期间;而诉讼时效则为强制性的法定期间。其二, 保证期间为请求权的消灭期间;而诉讼时效则是胜诉权的消灭期间。其三, 保证期间适用于请求权;而除斥期间则适用于形成权。其四, 保证期间为可变期间, 即存在中断问题;除斥期间则为不变期间。

此外, 还有学者认为, 保证期间本质上属于债务履行期间, 即保证人履行保证义务的期限。保证期间的性质为附期限法律行为所附的期限。

三、保证期间的起算和确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