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因素对校园暴力及其防治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9 21:07:30
近年来,北京中关村二小等校园欺凌事件越来越多地进入公众视野中,面对严峻的校园欺凌形势,传统的道德教育已“力不从心”,在社会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校园欺凌问题在立法、执法、司法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法治缺位。如要更有效地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维护校园安全,就必须借助于法律的权威,开展反校园欺凌的立法治理工作。通过立法,使学生明晰什么是校园欺凌及校园欺凌的危害,使家长清楚自己的教育责任及维护孩子合法权益的法律途径,使学校制定系统的防治工作体系。质言之,要以法律串联起一个多维立体的防护体系,消除校园欺凌得以萌生的土壤。
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治理校园欺凌问题上有几十年的历史,不仅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了充分的理论研究,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健全了相关立法治理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美国、日本等国家在校园欺凌国家立法、地方立法、政策措施和项目实施等方面的经验可为我国校园欺凌立法治理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通过建立一套反校园欺凌综合立法治理体系,不仅可以使当下尚不完备的校园欺凌处理机制更为体系化、程序化,使各方在校园欺凌发生后能迅速有效地展开应对程序,还通过对各主体的责任划分与协同工作机制,避免出现责任主体相互推诿的情况,从社会参与、人文关怀层面提供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更有效路径。
{title}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一.基本内容与目标
1,从立法,执法,司法,法治意识四方面探讨我国目前校园欺凌问题中的法治缺位。
2,探究外国反校园欺凌法的发展历程,为我国校园欺凌的法治化治理提供经验与启示。
3,从我国现实情况出发,从“设计概念明晰的综合法律体系”,“构建权责明确的协同治理机制”,“制定凸显学校角色的防治策略”三方面探索我国校园欺凌法立法的可行思路。
二.技术方案和措施
1.文献资料法
2.数据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