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门票定价权下放的行政法分析》文献综述
2020-04-29 19:56:15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直接研究公共景区门票定价权下放的理论成果并不多,然而有关公共旅游资源经营权的研究却能为本选题的研究提供较多的借鉴意义。
1908年美国维尼亚山国家公园收取”机动车准入费”后,对游客收取门票和资源使用费被认为是一个有效的管理工具。
Giongo等人的调查结果表明,全球约一半的保护区是收取门票的,虽然没有具体的数据,但是许多国家都引进了对公共景区的收费制度。
在首创国家公园概念及管理模式的美国,目前共有58个国家公园,迫于财政压力,美国国会于1996年通过的景区收费示范方案,由联邦国土管理部门负责调查景区门票收入能否弥补成本,维持国家公园的日常经营。
此种现象,亦引发了学术界对公共旅游资源经营权的研究 。
大部分学者们都觉得可以通过制度的设计以及安排来减少或者限制 ”公地悲剧”的出现。
有些学者认为解决公共资源出现”公地悲剧”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解决公共资源悲剧、遏制搭便车行为的唯一途径是私有化公共资源,建立产权明晰的私有化制度。
约阿希姆在自然保护区经营中通过特许经营引入私人资本仍需要接受逻辑和实践的双重检验;埃莉诺#183;奥斯特罗姆从实证研究出发,通过分析了一些成功的和失败的公共资源治理案例,认为制度选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解决公共资源出现的”公地悲剧”问题的独木桥并不是绝对的中央集权和资源私有化,制度选择中要充分发挥社区自治和自我组织的作用。
此外,许多学者还提出将经营性项目以及非经营性项目分别单列出来研究、政府也要加强自身与私有主体的沟通等重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