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权的本土化建构与法律适用开题报告
2020-04-29 19:57:5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一、研究背景
互联网时代,人们在享受科技信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恐惧的发现#8212;#8212;社交平台、搜索引擎、手机应用软件等已经随时掌控你的信息,追踪你的行迹,推送你的喜好。当你要抹去”被记忆的数据”时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财力。在当今社会,互联网像一个巨大永久的记忆库,收集着所有信息,包括各种隐私内容,这使得我们的个人信息在网络上呈现出”裸奔”的状态。大数据背景下的搜索引擎能力和强大的服务器功能使得我们想要行使删除行为成为天方夜谭。基于上述的现实状况,被遗忘权诞生了,这既是大数据时代信息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法律对于大数据运作的规范与控制的最佳路径。被遗忘权来源于欧盟法律的规定,主要相关法律文件:1995年《个人数据保护指令》、2012年《统一数据保护条例建议案》以及2016年《个人数据保护条例》。被遗忘权首次出现在2012年《统一数据保护条例建议案》,后经过审阅和修改,于2016年《统一数据保护条例》第17条规定了被遗忘权。2014年谷歌诉冈萨雷斯案以司法判决的形式确立了被遗忘权。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尚未出台,已经制定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条款散落于一些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规章中,缺乏体系性,这使得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任务尤为艰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本课题研究的问题:如何借鉴欧盟关于被遗忘权的法律规范,结合我国实际现状,构建出我国本土化的被遗忘权相关体系,使其内容更加细化和完善。
研究方法: 结合本课题的特点和本科阶段论文的可行性,本论文主要运用现有文献与收集现实案例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具体来说: 1、文献研究法 指围绕课题,通过查找、阅读相关的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了解与掌握研究课题的现有研究成果。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通过对知网上相关主题的期刊文献、博硕士论文等文献资料,数字图书馆相关数字专著、图书馆相关专著的梳理、阅读与综述,作为本论文的主要概念及理论的来源,并在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课题关注的社会事实进行思考,提出本论文的观点。2、案例分析法 收集与课题相关的案例,对研究对象和内容进行分析,提出问题,描述现象,论证课题的观点。现实案例主要来自于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及网络报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