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供给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2020-06-01 15:48:13
一、研究背景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7亿多农民的农业大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社会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不能忽略农村和农民。我们必须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的供给力度,让和谐文化的旗帜引领农村、农民不断前行。加大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不仅是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也是统筹城乡文化均衡发展,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的需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所以建立并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措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提出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切实维护和保障我国农村居民的文化权益,使更多的农民享受到经济文化发展的果实,这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是提高农村文化水平,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实力的重要举措。由此可以看出,解决农村公共文化的供给的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研究较多,研究领域包括公共文化产品的性质、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及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研究等,学者们一般认为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数量在增加,政府需要积极转变自己的职能定位,逐步将自己转化为服务型政府,实现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的多元化。近几年国家财政不断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倾斜,非常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权益的保障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逐渐形成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维护和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执政理念,也使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长足的进步。此外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过程中,一些学者认为,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形式,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制度,积极鼓励农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建设,同时应该正确认识农村公共文化均等化的原则,尊重广大农村自由选择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的权利。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针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研究还不是很多,他们主要从比较大的方面展开研究,具体包括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的作用等方面。在公共产品的概念及特征研究中,国外学者认为公共产品就是国家给予人民的一般给付,而人们对此付出的代价就是赋税。在公共服务的供给研究中,国外学者的研究角度一般是从社会公众出发,认为社会公众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消费者,而政府及其他主体则是提供者、服务者,社会公众占据着较为主动的地位。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上,国外学者认为,政府并不是唯一的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主体,而其他社会组织也是非常的供给力量,这些社会组织由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市场的效率,使得社会公众享受到更加满意的公共文化服务。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为社会居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而公众则是以消费者的角度来享受和购买公共产品和服务,因此政府没有必要作为唯一的组织来提供公共产品,该理论要求政府提供一定的文化职责之外,还需要引进市场机制,从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效率。在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过程的影响研究中,国外学者认为,在公共产品提供过程中,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服务,而不是管理,政府需要处理好与社会组织,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使得公共产品服务供给更有效率,同时政府需要为公共产品服务供给提供较为稳定的资金支持。
三、参考文献
[1]周素萍、赵京华、张亦明、杨斌:《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及完善》,《农业经济》,2010年第8期;
[2]付春:《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及其基本思路》,《农村经济》,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