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研究——以南京为例文献综述
2020-06-01 16:00:54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般而言,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或者虽然有子女,但他们长大成人后自立门户,成为独居自住的老人。它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孤寡老人,二是子女都没有在本地的老年人,三是被子女忽略的老年人。目前中国城市空巢家庭呈迅猛增长的趋势。2010年11月7日,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在江苏无锡召开,会议透露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空巢老年人家庭的比例可能达到90%,届时我国老年人家庭将”空巢化”。
受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深刻影响,空巢老人大多对子女有着很强的情感依赖。儿女不在身边,他们面临着生活需求,亲情需求和安全需求无法满足等问题。因而空巢老人大多深居简出,很少与社会交往。空巢老人问题,不仅仅是家庭问题,而且成为当前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具有重要而广泛的社会意义,它关系着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和谐安定。因而,关注城市空巢老人家庭,破解空巢难题,尤其是关注在城市高楼中生活的、数量众多的空巢老人,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让”退休群体安心”,让”在职群体放心”的民生工程。
在快速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长期以来,受到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加上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中国老年服务业发展较为缓慢。一方面,现阶段的老年服务总体供给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另一方面,就现有的供给侧和需求侧而言,整体结构失衡现象明显。因此,在社会转型时期,政府应该对老年服务业的供给结构,提高供给和需求的匹配度,进而实现老年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这些不仅仅是学理层面的问题,更是我们正确对待老年服务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对于缓解中国人口老龄化,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需求,保证老年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城市空巢老人产生的主要原因。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城市生活、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普遍延长,同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得人员流动速度和生活节奏加快,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使得城市空巢家庭数量不断扩大。有学者研究分析到造成城市空巢老人需求缺失的原因如下:1、社会变迁过程中人口流动迁徙的影响;2、核心家庭的形成所带来的影响;3、机构养老服务发展滞后带来的影响;4、社区服务发展缓慢带来的影响;5、造成空巢老人需求缺失的独特因素。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的缺失;2、精神的缺失;3、养老服务的缺失
在城区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方面,有学者研究分析认为,老人的养老需求是指老年人生活中需要并希望社会提供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资源保障与服务支持。据有关学者调查,目前城区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主要包括经济保障需求、医疗服务需求、生活照料需求、精神文化需求和养老方式需求。
当前,面对已经到来的老龄化社会,如何解决城市中日益严重的空巢家庭问题,让空巢老人安享晚年是社会学研究的热点。这些问题是一个涉及政府、社会、个人与家庭以及社区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有学者认为解决空巢老人需求缺失的对策有如下几点:一、全社会要形成尊老爱老养老的浓厚氛围;二、政府应加强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三、充分发挥社区的重要作用;四、城市空巢老人需要自身在心理上进行调适。还有学者的相关政策建议是:一、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二、对养老机构进行合理配置,优化养老服务的功能结构;三、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群策群力,发展商业养老;四、加强养老专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再有的专家作出的结论及对策建议是:一、加强中长期规划和财政投入力度;二、树立一体化的社区养老服务新理念;三、增加社会参与的机会;四、强化敬老爱老的宣传教育
有学者研究到,城市社区空巢老人互助养老的参与意愿与互助方式,互助方式有男女互助、轻老互助、精英与大众互助。他们认为城市社区空巢老人互助养老的建设过程实际上也是”社区重建”和”社区治理”的过程。一方面,互助养老实现了养老资源的集聚与互补,使都市中濒临崩塌共同性在生活在末端的地域组织中的老年人群中得以再次被激活,逐渐恢复了现代社区日渐疏远的领里关系,重建空巢老人相互扶助的连带关系;另一方面,互助养老中社区委员会、老年协会等民间组织以及空巢老人的共同参与,实现了老年人在基层的自治,充分了解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
基于生活质量的视角,有学者研究了高龄空巢老人的社区照顾,他们认为社区照顾的主要特色或核心,是强调社区中的非正式网络对老年人的照顾,帮助有需要的老人能够独立,有尊严的在社区中继续生活。高龄空巢老人的整体生活质量,应该体现在个人生活质量、家庭生活质量和社区生活质量等方面,这要求对高龄空巢老人综合照顾体系的构建,提出较为准确反应高龄空巢老人生活照料与关怀状况的指标体系,建构一个较为合理的并可行的社区照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