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公共事业管理 > 正文

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问题的思考文献综述

 2020-06-24 19:47:21  

文献综述 概要: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指不计成本与回报,而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于帮助和服务他人、群体或事业的任何活动,具有自愿性、无偿性、公益性及组织性四大特点。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 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当前,国内高校几乎都已开展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具有广泛的参与面,大学生逐渐成为我国志愿服务的主力军,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志愿服务还存在着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对志愿精神认识不到位等问题。

针对于此,本文将结合调查问卷及访谈的形式了解大学生志愿服务以及激励情况的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调动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和积极性,以便于促进志愿服务事业的持续良性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措施 1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问题研究现状 1.1国内研究现状 2002年,李良进在《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社会功能研究》一文中从青年志愿者本身、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稳定的角度分析了我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对社会个体及社会整体的功能。

目前我国志愿者服务的作用和动机在现阶段社会经济制度转变中并不能完全体现出来,因此需要将志愿者服务活动与政府提供的社会服务想结合,满足和过度时期的社会公共服务需求,这有利于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进程。

2005年,周炳振,陆未谷,徐玥在《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探究》一文中从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运行机制方面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志愿者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07年,在《首都大学生基层志愿者服务团项目绩效评估报告》一文中,江汛清,郑瑞涛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管理人员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志愿服务在管理方面不具备成熟的经验,而且大学生志愿者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因此在开展服务活动过程中往往出现缺乏畅通的、信息传递不及时等现象,这样导致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质量和单位的岗位需求不匹配等。

2006年,《我国志愿者的激励机制探讨》中胡蓉提到在整理已有的相关文献时,结合我国志愿者激励机制,她认为我国可以从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培养我国公民文化素养以及完善志愿者组织三个层面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使得志愿者可以通过服务活动达到某种动机,促进志愿者开展服务活动。

2006年,殷小川、田惠芬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青年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在《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的动机分析与2008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管理对策》中指出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团队归属感、权利动机、自我学习成果检验、自我提升动机、人际交往和寻求新的生活体验等是推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主要因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