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户生态友好型生产行为研究与政策探讨开题报告
2021-12-30 21:12:26
全文总字数:3240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目标不仅要提高产量,还须提高产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防止环境污染。安徽是农业大省,拥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传统农业知识。独特的自然条件为发展生态农业模式提供了基础,丰富的传统知识为今天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但是安徽农业发展的资源和环境条件并不是很好,人多地少、人多水少、森林资源匮乏、草地退化严重、农业污染加剧等问题依然严重,已成为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本论文借鉴发达国家生态友好型农业的成功经验,结合安徽本地自然环境与生态农业发展现状,提出普及生态友好型农业的相关政策建议,追求因地制宜。在宏观上把握生态农业发展的战略对策,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国——生态农业发展初期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安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省,人口相对较多,而发展居于全国后位,当前,安徽农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方面农业生产资源逐渐耗竭另一方面,产地环境不断遭到破坏,这给本来不发达的农村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广大农村虽然摆脱了贫困的境地,但落后的境遇却始终难以得到有效改观。提高生态农业水平,找准适合安徽省省情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对国内外生态友好型农业及其理论与实践的梳理基础上,针对安徽省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调研农民对生态农业认识,分析农业生产要素转变率,不仅有实践指导意义,也是在当前国内生态农业化研究尚属不成熟阶段、生态产业待深入发展的情况下的探索。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进度安排:
4. 参考文献
[1]吴珺2013农业污染优先控制区划分 ——以安徽省为例
[2]李铜山,杨晓霜,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内涵辨析及发展取向,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5 年 4月
[3]龚 晶,张晓华,生态友好型农业的概念、国际经验及发展对策,江苏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