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社会信任缺失的原因及重建对策
2024-02-05 16:09:34
论文总字数:8750字
摘 要
当今中国社会信任缺失问题越发频繁,已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社会信任关系贯穿着整个社会,它不仅可以促进社会经济效率的提高,还可以提高政府的能力,最终促进社会的发展。当前,我国社会信任范围不断延伸,信任种类不断增加,但存在着严重的信任危机。究其原因,我国的法制体系不够完善,道德约束力也严重下降,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冲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越来越淡薄。针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重建对策,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信任体系,其次行政、司法机关等国家机关机关机关率先垂范,积极培育和引导践行核心价值观,同时建立完善赏罚机制,以促进社会信任。关键词:社会信任;危机;原因;重构
The Reasons of Current Social Mistrust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Rehabilitation in China
Xu Pingfan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an Jiangsu, 223300)
Abstract: The China lack of social trust problems become increasingly frequent, has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everybody. Social trust relationship throughout the whole society, it not only can promote the social economic efficiency, but also can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and ultimat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At present,the range of our social trust is extended constantly and kinds of trust increase continuously,but it also exists serious trust crisis. Because the legal system of our country is not perfect and the moral force is also a serious decline, coupled with the impact of market economy that weak the trust between people increasingly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mak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of reconstruction.The first is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corresponding trust system, secondly, the judicial administrative organs and other state organs organs lead, guide actively cultivate and practice the core values.meanwhile,we also need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system of rewards and punishments, to promote social trust.and kinds of trust increase continuously,but it also exists serious trust crisis. This article which discusses and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ocial trust and the causes of mistrust proposes scheme to improve the social trust system and promot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Key words:social trust;trust crisis; causes of mistrust; resuming of trust
随着各种改革的深入,中国在发展,我国的社会也在发生变化,我国的经济发展举世瞩目,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提高,我国的文化、教育等软实力正与世界接轨,我们可以了解更多的新鲜的、外来的文化,吸收好的文化,与传统美德相结合,摒除坏的文化。我国综合实力逐步增强。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社会信任缺失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影响了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阻碍了中国社会各领域的改革。比如商品信任危机、人和人交往的信任缺失以及民与政府之间的不信任问题等等,这些都是不可忽略的问题。分析社会信任缺失的成因,能充分了解社会信任缺失的问题,对重构社会信任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信任缺失的表现
信任被认为是一种依赖关系 ,是指对个人或事实的诚实、长处、能力和担保等有意愿之信赖,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不可缺少的部分。社会信任是人们在社会活动和交往过程形成的一种理性化的交往态度,是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相互认同的一种价值心理。这一心理行为发生在人与人、人与政府、人与组织之间。社会信任关系贯穿着整个社会且容易破裂,往往重构这种信任关系是比较困难的。郭美美炫富事件引发中国红十字会信任危机,这件事在很大程度上给中国社会敲上了一个警钟,引发各界对社会信任缺失这一社会问题的高度关注。纵观整个社会,社会信任缺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信任缺失
现阶段,我国政府在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管理者,同样他也参与社会活动,组织一些有利社会发展的事。如今中国社会政府的公信力不断下降,人们对政府越发的不信任,可以从两大方面看出为何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首先,个别政府官员思想道德有问题,比如好大喜功或贪污腐化。官员身处高位慢慢忘记自己的本职,应尽的义务,一味想取得更多的政绩或获得更多不劳而获的利益,不顾群众的利益搞形象工程,如哈尔滨曾出现在城乡水泥板上种树的怪事[1]。这就是官员好大喜功的列子,这根本就是无法实现的,劳民伤财。当然贪污腐化的事件也不在少数,事情最后虽然解决,但伤害短时间内是无法消除的。其次,政府本身的政策管理执行不力,政策无法真正落实。比如惠民政策落实不到位,人民的物质基础得不到保障,人民利益得不到保障,就会对政府形成抵触情绪,对政府信任降低。
以上的种种行为虽然只是个别地方政府或部门的局部行为,最后都能得以纠正,但伤害已经形成,人们心里多少都会留下阴影,这些严重侵蚀和损害公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如果作为国家权力代表的官员不被信任,作为国家权力规则的法律不被信任,作为国家行为具体化的政策不被信任,那么这个国家离衰败也就不远了。”[2]
(二)市场利益主体之间的信任缺失
市场利益主体之间的信任,是最直接影响社会群众利益的因素。如果说政府和民众间的不信任主要是由于权力缺乏有效的使用及监管,那么商业方面信任缺乏的直接原因就是信息的不对称和监管的缺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诚信理念缺失。为了使企业得到最大的利润,一些企业利用欺骗、制造虚假信息等不法手段获取暴利。如一些房地产商利用买房者的心理需求,采取欺骗手段大肆提升房价,造成不正常的“购房热”,严重危害市场秩序。第二,商品质量与实际价值不符,市场道德失范。各种市场诚信问题突出,假冒伪劣产品屡见不鲜,无良奸商防不胜防。以三鹿毒奶粉为例,企业为节省成本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自己获了利,却伤害了顾客,这种做法获得的利益是短暂的,但市场利益主体之间的信任缺失却是长久的。第三,企业自身管理制度规范不完善,暗箱操作行为频繁。如在竞标过程中根据意向性候选人设定竞标、‘竞拍条件的量身定制式’招投标。”[3] 这些种种的不良行为,使得公众对当前经济领域信任下降,社会信任危机扩张。
(三)一般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缺失
一般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问题涉及面比较广,而“人际关系是测试个体层面信任危机的最好试剂,个体层面的信任危机主要通过人际交往双方的态度与行为而体现。”[4]当前我国经济虽然发展很快,但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人口流动幅度大,社会个体与外界的接触更为频繁,陌生人之间的交往和合作日益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良好的相互信任体系对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而目前,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许多新的外界因素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冲击着人们的观念思想,导致着人们的道德取向发生变革,新媒体、新技术使得人们当面直接的交流减少,感情越发冷淡,人们之间的信任感降低。如“小悦悦事件”、年轻人扶跌倒老人反被讹诈等,这无不警示我们社会信任缺失日益严重,迫切需要重构社会信任体系。
另外,职业群体的信任问题也很突出。如医生、教师和政府官员的社会声望和职业信任度下降最为迅速。追其原因,人们的思想道德在外界的冲击下,只顾追求利益,把传统的道德思想抛之脑后,人们的道德素质下降,社会信任危机加重。
根据以上现状,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社会信任缺失的一些特点:首先,社会信任缺失的范围正不断扩大。已经从小范围的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不信任逐步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扩散,这些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之间的种种不信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导致着我国整体社会信任水平的下降。其次,不信任对象反向发展侵蚀。一直以来,受着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他人的信任程度往往都是以对家庭的信任为中心逐层向外扩散,信任程度逐渐减弱。随着社会快步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但是各种改革、措施的实施以及精神水平却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人们的不信任的对象已经从陌生人越来越向亲近的人及家庭慢慢侵蚀。最后,社会成员团体之间相互的怀疑、猜忌情绪加剧。社会是人们交往的场所,一个人对社会缺乏信任,会慢慢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的不信任;任何一个很小的失信行为也都可能被新媒体新技术迅速放大,从而变成大的社会信任危机问题。
二、社会信任缺失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信任缺失的状况越发明显,人们对信任缺失的问题高度重视。当前社会信任缺失问题越发的严重,已经威胁到了社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而社会信任缺失是多种因素导致的,既有具体的诱导原因,也有其根本原因。
(一)规范性制度体系是特别是法律体系不完善
在所有的社会信任关系中,最恐俱的是社会群体对法律的不信任。法律是一个底线,如果在穷者和弱者需要法律保护时,法律却不被信任,各种各样的暴力就会泛滥起来。现代社会信任要求以完善的法律规则为前提,因为“法律制度在现代社会信任系统中实际上充当着保障机制的角色,是维持社会信任的基本保证”。[5]由于我国社会在飞速的发展,原有的一些法律法规、监管制度却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而出现了一些制度上的漏洞,各种不完善的法规制度已经无法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规范社会道德,比如一些不法分子就抓住这些漏洞为自己谋利益,不少人也抱着侥幸心理以违反社会道德行为来贪图小利,这样就导致着社会信任缺失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最终使得整个社会进步缓慢,发展过程中也遇到种种阻碍困难。
(二)道德的约束力严重下降
人们的信任观念是人的整个思想观念的一部分,外界因素影响着人的思想观念的变迁往往会使人的信任观念发生改变。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广博高深、意义深远,诚、信、廉、耻等美德已深入人心,对人们的言行举止具有很大的约束力,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举止。老人们也总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做法来向下一代传输这些美德,为年轻人树立榜样,从而让下一代养成这些好习惯。但是随着中国快速发展,各种剧烈的社会变革冲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影响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使人们的价值观发生扭曲。现在社会竞争力加强,人们更注重对利益追求,弘扬美德的行为被人嫌弃,违法的道德行为反而被呼吁。传统的人际信任主要存在于家庭熟人亲缘关系中,但随着社会各领域的快速发展,人们彼此间的交往关系也随之发生着变化,我国当前社会促使着传统人际关系的变迁,传统的道德观念对人们的约束力越来越弱,从而建立完善更加广泛的、变化着的人际关系。人们跟陌生人的交往越发频繁,随之而来的就是为争夺利益的竞争力加强。竞争力的增加,人们为了更好的生活就更注重利益追求,忽略了社会道德,各种不良行为层出不穷,如制假贩假防不胜防,新媒体技术越发高超、先进但缺乏正确的引导作用,不少人都无法正确利用它们从而误入歧途,严重危害人们之间的信任,社会信任缺失越发严重。此外,现代社会的教育观念越来越重视能力的培养,人们思想道德的教育越来越薄弱,不可避免的社会上出现了许多道德失范行为,进而导致着社会信任关系愈发脆弱,使得社会普遍性的信任缺失。
(三)市场经济的冲击
社会信任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密切联系,在建设市场经济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贫富差距扩大、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现象。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交换规则根据市场需求状态作出强制性调整的经济形态,它比较注重社会公平,但建设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却远远落后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众会产生一种相对贫困与不公平的情感,其后果则是对整个社会运作的一种拒斥与不信任。”[6]此外,市场经济中货币充当着不可缺少的角色,生活中很多都被“货币化”了,其他什么美德都在货币的冲击下似乎都不怎么重要了。人与人的交往都是以利益来衡量,货币穿梭其间,感情越来越冷淡。时间一长,人们只剩下冷冰冰的机械交换,慢慢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就会淡薄,对社会就开始缺乏信任感。
(四)赏罚机制的的缺失
说到赏罚,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但要在社会中真正落实好赏罚机制却是不易的。赏罚机制的缺失,不仅会阻碍社会发展,还易引发社会信任危机。没有了赏罚,人们只会随心所欲的做自己的事,对上面下达的事敷衍了事,做事也不会那么积极。政府应该落实完善好赏罚机制,比如说,以道德为目的的社会赏罚用于商人,令那些诚信经营,生产销售货真价实商品的商人得到他们想得到的利润和好处;使那些违法经营,不诚信生产销售的商人不仅得不到他们想得到的高额利润,而且还要接受处罚,失去他们所不愿失去的一切。这样商人就会诚信经营,不欺瞒顾客,顾客也会相信他们,放心购买,双方的信任感就会增进。增加完善赏罚机制,奖励了诚信守法的人,惩罚了违法犯法的人,这样社会风气才会变得良好,良好的环境才会养出好的人。
三、社会信任的重建对策
信任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以上对社会信任缺失产生原因的分析,我们对信任的重构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社会信任制度体系
重构社会信任体系制度,对遏制社会信任缺失问题扩大有着重要影响。根据上述对社会信任缺失的现状以及产生原因的分析,我们认为要重建社会信任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信任制度体系。
应该建立政府失信问责制、司法失信问责制,惩戒行政失信、司法失信行为,切实提高政府公信力、司法公信力,以引领社会互信,促进社会信任重建。
对企业及一般社会成员应该完善企事业单位、公民诚信信息体系建设特别是建立失信信息公开制度,让失信者曝光,甚至使严重失信者受到制裁,这些对重构社会信任必将产生促进作用。事实证明,诚信信息体系越是健全,发挥的功能就越强大,失信者才可能遵守规范,主动履行道德义务和法律责任。当下,“老赖”无法购买机票、乘坐一等以上动车等举措,就是为了塑造一种“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的社会氛围,效果是好的。
(二)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率先垂范
国家机关是国家、社会做出决策、处理事务的领头 ,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都不信任国家机关,那么这个国家离衰败不远了。想要人民信任,减少社会信任缺失问题,那么行政、司法机关等国家机关必须先做表率,让人们敢信任、愿意信任。
就拿国家行政机关来说,行政机关是负责拟定和执行法律、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管理国家对内对外事务的机关,想要制定的这些法律政策得到真正的落实,得到人们的认可,那么行政机关做出决策时应该保持决策的透明,鼓励人们通过正确的渠道来参政议政,积极表达人民大众真正的想法,机关内的官员也必须以身作则,自己先遵法守法,真正深入人民,采取广大群众意见,作出真正适合人们的法律政策,不能只做空想法律政策,这样人们才会去相信,愿意去了解。同样,国家的其他机关也是如此。只有行政、司法机关等国家机关真正的做出表率,廉政执法,拒绝不法行为,社会成员才会去信任他们,慢慢“跟风”,官民的信任感增强,民信官,那么官制定的制度政策他们才会愿意遵守,去执行,社会才会更好、更和谐。
(三)积极培育和引导践行核心价值观
社会信任缺失问题日益严重,对社会影响很大,想要完善重构社会信任,这还需要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诚实守信。我国传统美德是国家历史长河中赋予我们的一笔丰富的财富,是约束、规范人们行为的道德规范,其中诚实守信是做人之本。现在的社会不诚信的事件越发增多,如在婴儿奶粉里添加三聚氰胺只为谋利;路上老年人跌倒,好心的人去扶他反被讹诈。这些不诚信的事件让人寒心,又怎能要求别人的信任呢?大力加强信任教育,充分运用新闻媒体来引导信任教育,培养诚信意识,才能更好的增强彼此的信任感,促进社会信任程度的提高。此外,对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可以在团体中通过团结合作来体现。团队合作,增进了感情,强化了交流,大家的了解更深入,彼此间的信任感由此加强。
(四)建立和完善赏罚机制
为促进社会信任,赏罚机制必不可少。赏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社会成员有着激励和约束的作用。在一个社会,如果失信得不到惩罚、诚实守信得不到肯定,那就不可能不陷入信任危机,陷入危机后要想重建社会信任也不可能。所以必须建立和完善赏罚机制。如对待老赖的办法,即公布其信息,限制其某些权利的行使,这就是罚。对于那些诚实守信的单位、公民给予鼓励奖励,这就是赏。只有赏罚很好的结合,才能更好规范人们在社会上的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抑制社会的不信任现象,重建社会信任才有希望。
结束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综合国力也越来越强盛,但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信任危机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主要通过民众与政府、市场利益主体及普通社会成员之间的不信任现象进行分析探讨社会信任缺失的原因,针对产生的原因从制度、道德理念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如何重构社会信任的对策,期望对重建社会信任有所启迪。当然,我的探讨和建议还是比较粗浅的,也存在不当之处,敬请老师指点。
参考文献
[1]仲亮,于海霞.哈市整治办表态:彻查水泥板上种树事件[N].黑龙江经济报,2011-4-22(18).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8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