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公共事业管理 > 正文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研究及其对策文献综述

 2020-03-28 12:13:00  

文 献 综 述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土地需求率的提高,市政设施建设用地、工商投资开发用地、乡镇企业用地等需求不断增加,国家开始对城市周边的农村集体及农民个人的土地实施征用,结果导致许多农民纷纷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近些年来,随着对失地农民群体的普遍关注,各地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政策纷纷出台。然而,由于这些政策尚处于起步和试行阶段,因此并不完善,普遍存在资金主体来源单一、社会保障层次单一、社会保障水平低等问题。因此,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迫在眉睫。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对社会稳定,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还通过对南京市城郊深入的实例调查研究,加深必须为失地农民建立科学、可行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

一、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

对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办法大致有以下三种:(一)一次性征地补偿费;(二)劳动力的转移;(三)施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陈晴(2012)认为这些补偿安置办法尽管一定程度上不令人满意,特别是不能满足失地农民的个体利益,但较为及时的生活指向性安排即货币补偿安置了大部分的失地农民,有力地保证了城市规划建设的实施与发展。

许多地区在最近两年纷纷出台了各种各样的专门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些制度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解决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又在具体做法上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这些制度的建立在不同程度上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探索出了征地补偿安置的新途径。吕勇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与思考》提出由于针对失地农民群体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是一项崭新的尝试,加之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这些新生的制度难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清楚的认识这些问题并找出解决的办法对于保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实效性至关重要。

二: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各地实施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各地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和水平远远落后于城镇,使得失地农民长期处在弱势地位,生活和生产的风险加大。王其顺,杜伟在《对建立和完善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探讨》中指出2007年11月29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首次发布的《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险基本情况》显示,目前中国城镇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率达到76%,但”农村养老保险的推进比较缓慢,覆盖面还比较小”。据有关统计,占中国总人口70%的农民只享有社会保障支出的10%左右,而占总人口30%的城市人口却享用近90%的社会保障支出费用。

(二)筹资渠道单一,地方政府财政负担较重

吕勇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与思考》提出目前各地制订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其资金最终主要来源于政府的土地转让收益,尽管对失地农民提供的保障只能是满足其基本生活的低水平保障,但对于大部分急于靠土地转让收益发展经济的地方政府(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来说,这仍是一笔沉重的财政负担。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