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建设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3 16:06:27
文 献 综 述 目前,我国正处于政府职能转变时期,从计划经济时代包揽一切社会经济事物,转变为通过市场机制来进行资源配置,协调经济发展。
但市场机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繁荣的同时,也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比如社会贫富差距不断增大、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严重等。
然而这些问题不能通过市场得到很好的解决,同时政府本身机制也存在缺失,正是因为我国的社会组织当前正处于这种社会大环境下,所以使得人们想更多地通过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就使我国的社会组织作为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第三部门”迅速发展。
然而,社会组织不管处于哪种发展阶段,都是以社会公众的捐赠作为经济基础,以捐赠者的意愿和社会成员的参与作为实施基础的。
这正是由于社会组织和公众之间的这种”鱼和水”的关系,导致公信力成为社会组织的生命线。
社会组织的公信力是赢得组织声誉、吸引志愿者、获取社会资助和财政支持以及实现组织终极目标的必要前提。
人们参与公益活动,是因为对社会组织的信任,社会组织一旦出现信任危机,就很可能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
2011年的红十字会丑闻,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社会组织公信力的广泛关注。
如何建立社会组织公信力,改变公众的不信任情绪成为我国社会组织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对于公信力的概念,有学者给出了界定,如周治伟在《公信力的概念辨析》中所说公信力指的是公共权力领域与公民社会领域中以组织形态存在的行动者(公共机构) 及具有”公共性”的抽象存在物(主要包括语言、制度、权力、货币、真理等) 因赢得公民的普遍信任而拥有的权威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