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自组织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5 18:06:54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研究背景
社区是社会有机体的基本组成单位,社会中各类人群的需求在社区交汇,同时,社区也是党和政府在社会基层进行服务的重要落脚点,作为宏观社会的缩影,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基。社区公共服务更是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对居民生活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它已经成为了衡量我国城市社会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做法起源于西方。资本主义早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避免社会的动荡,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逐步尝试将政府负担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转向社区,企图通过社会力量解决社会问题,自此,社会服务应该立足于社区这一构想才应运而生。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我国的改革进程不断的深化,社会经济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的同时,公民的权利意识也开始苏醒。单一的城市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已经无法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的多样化发展。因此,加强以社区为基本单位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已经成为了当前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社区治理的本质也就是社区公共服务,城市社区是推进公共服务社会化的先进力量,为居民提供满意的公共服务是社区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城市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机制的探究与改革创新,能够有效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增强居民对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的认同感。因此,政府必须时刻注重社区的公共服务供给,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要构建科学有效的城市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平台,健全和完善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1.2研究意义
相比较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在社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虽然国内学者对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其中从省、市的角度研究公共服务供给的案例较多,从基层社区角度研究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相对稀少,因此,本课题在理论上填补了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领域的空白,能给以后继续进行城市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方面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同时,我国正处在一个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而对于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建设而言,最主要任务就是要不断优化城市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健全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和项目,最终使得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与质量得到提高,以解决城市居民与日俱增的物质、文化、精神等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作为一项系统的民生工程,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增强社区公共服务功能,能够协调社区与居民之间的关系,增强人民的社会归属感和幸福感,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事关社会民生,因此对于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这一课题,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例如学者杨雅厦[1]结合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现实,提出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网络通信技术,着力建设智慧社区,以实现社区管理的智能化,从而推动传统社区公共服务的治理与供给模式实现根本性变革。学者蒋俊杰[2]也将关注点放在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的发展上,提出要利用新技术,把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及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向“共同体”的价值定位上转变,同时针对我国地方政府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现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学者张贵群[3]等人在这些研究理论的基础之上,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探索,他们以重庆市沙坪坝区覃家岗街道凤天路社区为例,探究了“互联网 社区服务”创新这一实践,总结了信息技术给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带来的新变化:一是建立了社区服务管理系统,实现服务内容的“全覆盖”;二是整合社区服务多方力量,实现了服务主体的“全参与”;三是推进社区服务标准建设,实现服务过程的“全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