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中政府行政行为失范的成因、影响和应对任务书
2020-04-17 19:46:45
1. 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和要求
群体性事件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利益矛盾与冲突的社会自力救济行为,其根源在于社会公众对政府信任式微。
因此治理群体性事件的关键在于重塑政府信任。
本选题须基于对政府信任式微原因的分析,借鉴西方国家经验,重塑政府信任,并考虑以下对策的可行性:有效治理腐败,规范政府行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高政府绩效;积极发展公民社会,增加社会资本;强化社会责任,准确定位媒体角色。
2. 参考文献
[1]网络时代的治理现代化:技术、管制与民主[J]. 田飞龙.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2]中国互联网治理:秩序、责任与公众参与[J]. 褚松燕.探索与争鸣. 2015(01) [3]论自媒体时代我国政府形象的塑造[J]. 王伟伟.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4(06) [4]试析互联网对我国公民社会政策参与的正向效应#8212;#8212;兼论政府回应跟进的对策[J]. 马润凡.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 [5]论现代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嬗变及其匡正[J]. 米俊绒.中国行政管理. 2008(05) [6]群体性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与控制#8212;#8212;”英国骚乱”的启示[J]. 毕明.宁夏党校学报 2014年04期 [7]地方人大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优势与功能开发#8212;#8212;以群体性事件治理为中心的考察[J]. 弓联兵,李亚楠.人大研究 2015年02期 [8]贵州群体性事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研究[J]. 刘锦涛.理论与当代 2016年01期 [9]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新特点与治理对策研究[J]. 蒋俊杰.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04期 [10]民主化内生力量视阈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探析[J]. 宗刚.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02期
3. 毕业设计(论文)进程安排
严格按照学校、学院进度要求 2018-2019第一学期:完成选题即文献阅读 2018-2019第二学期: 第1周、第2周:修改文献综述; 第3周、第4周;完成开题报告; 第5周、第6周:完成论文提纲; 第7周、第8周:完成论文初稿; 第9周、第10周:完成论文修改一稿; 第11周、第12周:完成论文修改二稿; 第13周、第14周:完成论文修改三稿; 第15周、第16周:准备论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