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公共事业管理 > 正文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苏北农村生态环境服务供给的困境及提升路径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8 20:56:25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环境开发的程度越来越高,农村的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再加上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型和经济方式的转变,城镇的重污染企业不停的向农村迁移,农村也被城市作为露天的垃圾场,这些都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愈来愈严重。

生态环境是世界上最公平的公共服务产品,本文就以环境公共物品作为切入点分析环境治理的方式和手段。

通过采用文献分析法,理论分析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对苏北农村生态环境服务供给的困境及提升路径的研究。

一、城乡一体化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的概念起源于西方国家,在早期的工业革命时期 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速度跟不上城市的发展速度。

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城市与乡村之间形成二元结构,,此时学者们纷纷提出统筹城乡、区域规划等思想,工业革命之后乡村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农业制度的完善,城乡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

我国在建国初期提出重点发展重工业、农村补给城市的发展战略,导致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国家也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重视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的早期理论是由外国学者出,外国学者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经济关系和人口迁移问题,主要围绕农村剩余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和市与乡村之间的空间规划这三个主题,但是真正定义城乡一体化概念的是找国的学者出。

黄艺学者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在承认城乡差异的前提下,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和和加强城乡之间的公平来出发,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城市和乡村共同发挥作用来促进城市与乡村经济、社会、人口、生态与环境可持续发展#183;最终在城镇化发展中形成城市和乡村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补给的区域整体,达到城市和乡村能够共享社会经济改革发展成果,实现乡村和城市平等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城乡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学者王彩红(2011)认为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渊源主要来自于两大类的学术观点:一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在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城市与乡村要经历三个辩证发展的阶段:城乡依存→城乡分离与对立→城乡融合。

通过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逐步消灭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