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2020-05-16 20:19:28
文 献 综 述
一、引言
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从而实现保障公民基本文化生活权利的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治理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开始追求和享受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公共文化服务涉及民生,关系社会,牵动国家。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已逐渐成为各国民族凝聚力和科技创造力的主导因素,愈来愈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主战场”。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完善和创新关系着国家未来和社会大众的切身利益,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心之一。因此,确保基层社会治理中公共文化供给的创新逐步从局部化、碎片化、浅表化走向全局化、系统化和深层化至关重要。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状况综述
在国外发达地区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已基本实现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发展。因此,关于国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研究成果比比皆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相关理念。Gadrey(1985)对”服务概念维度”进行研究;Barras(1986)和Miles(1993)分别研究了”顾客界面维度”和”服务特性”;Norman(1991)和Quinn(1992)对”服务管理”进行研究;Henderson和Clark研究了”服务要素”;Gallouj和Weinsten对”服务创新分类”做出系统地研究。这些都为”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德沃金提出了”资源平等说”和”平等待遇”,充分体现了在资源配置中的公平正义思想,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和”公民文化权利”理念奠定了理论基础;除此之外,Mark.H.Moore和DutchLeonard将”三圈理论”加以应用和推广,并将研究成果提炼为”价值圈”、”能力圈”、”支持圈”;最后,英国学者迈克尔博兰尼于1951年在《自由的逻辑》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多中心”的概念。之后,美国经济学家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和埃得诺奥斯特罗姆夫妇在”多中心”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多中心治理理论”。
(2)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依据部分学者对西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的研究,可以得出四种典型模式。第一,政府主导型供给模式。[1]Helen Hasan amp;George Ditsa认为,在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过程中,政府的首要责任就是在政策制定的基础上,实现公共文化建设的法制化和政策执行的有效性;第二,市场分散型供给模式。美国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反对政府主导的供给模式,相反地支持市场化的供给模式。另外,尼斯坎南和阿罗分别依据官僚最大化模型和不可能定理证明了市场分散型供给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三,以美国为代表的政府和市场联合供给模式。[2]诚如美国著名学者哈里.希尔曼.杀特朗和克莱尔.麦考伊所述:”政府决定提供支持的总金额,但不决定哪些机构或艺术家应该获得这些支持。委员会成员由政府指定,理事们肩负着完成其捐款划拨的责任,并且不受执行当局的日常利益影响。通常,委员会根据经过一套评估体系检验的专业艺术家的建议,来制定拨款决策。随着该社会的艺术形式和风格的变化,这些政策也会趋向于动态发展”。由此可见,政府不会直接干预,只是通过建立或委托专业的机构进行操作;第四,以英国为代表的”一臂之距”供给模式。相较于美国的政府和市场联合供给模式,英国的”一臂之距”供给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其三级文化管理体制,最上层中央政府是全国统一政策的出处和划拨文化经费的源头。中间一层是地方政府和各类非政府性质的公共文化管理机构,由他们来执行上级的政策和具体分配文化经费。基层一级是经费的使用者,也就是一些基层文化、艺术委员会、理事会。这三级机构相互独立,却又不可分割。
(3)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许倩在《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研究》中提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主要通过建立图书馆为民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例如美国建立了富有人文特色的旧金山图书馆和蒙特立公园市社区图书馆与文化中心,充分尊重民众获取基本文化的权利。
(二)国内研究状况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