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公共事业管理 > 正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创新保护机制研究——以南京为例文献综述

 2020-05-16 20:19:29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了显著成果的当下,文化危机却悄然而至。近年来,以韩国为代表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系列申遗举动引发多方专家学者就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热议。一方面,外来文化越来越受到群众的追捧,比如情人节、圣诞节,它们的受欢迎程度在年轻人中远远超过端午、七夕这些传统节日;另一方面,以戏剧艺术为例,改革开放前,中国地方戏剧曾以300多的总量而闻名世界,如今却减少到可怜的几十种。如此强烈的反差让我们的政府在近年来意识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的不足并对此采取了一系列补救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尴尬现状。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2010年,文化部发布了这样的数据:我国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近87万项,进入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非遗项目有7万项之多,34项列入世界名录。这的确值得每个中华儿女感到自豪,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的头衔实至名归,但要成为像日本这样拥有健全保护体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国,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外来文化也可以理解为文化入侵,本质上这是一种潜在的民族危机,当一个民族的本土文化消失殆尽,那么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我们不能否认外来文化有其独到之处,但对于本土文化的保护不能懈怠。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下达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也肯定了当前的严峻形势并表明了政府改革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的决心。本课题旨在全方位分析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结合本人家乡南京的一些实际情况来谈如何对现有保护机制进行创新,从而为南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尽绵薄之力。

(二) 研究现状

在国外,相关学者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义、分类与保护三个方面。

(1)定义方面。MunjeriDawson(1990)从理论、知识的层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进行界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第二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了这样的界定: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2)分类方面。日本政府于1950年制定的《文化财保护法》将文化财分为”有形文化财”、”无形文化财”、”民俗文化财”、”纪念物”和”传统建造物群”五类;韩国政府于1962年制定的《韩国文化财保护法》根据价值大小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不同等级,国家确定具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给予100%的经费保障。

(3)保护方面。D.Paul Schafer (2008)重点强调民间组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过程中的作用。政府也要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鼓励这些民间组织发挥应有的作用;KenjiYoshida(2004)提出以博物馆作为物质载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展出从而激起民众的保护意识。

在国内,相关学者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流研究方面则偏向于于人类学、法学及民俗旅游学。

(1)人类学方面。向云驹(2004)在其著作《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中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尺度、调查方法、国际标准。这本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民间传统文化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色音(2003)在《文化遗产与文化人类学》中提出”活态人为遗产”的观点,他认为不能安于现状,要善于发现问题,并指出政府应建立专门的文化遗产保护机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