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任务书
2022-01-12 22:26:33
全文总字数:2980字
1. 1. 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要求、设计方案、规划等
就业能力即大学生在校期间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质而为就业理想的达成、社会需求的满足以及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形成的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同学生的就业情况、社会对高校的评价以及教育资源的效用息息相关,也与社会需求以及学生个人价值有着紧密的联系,为此,高校必须刻不容缓的以有效的措施大力地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就业能力的高低是高等院校办学质量的直接体现,关系着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是社会稳定发展和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更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过程中有效利用人才资源的战略问题,也是我国高校教育部门进行专业设置、办学水平评估、招生规模的重要衡量指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点和核心,关系到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水平,只有充分了解现有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通过有效途径来弥补现有培养机制的不足。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创造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力量,通过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内涵,提升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大学生通过提升就业能力,实现成功就业、创业,实现人生价值,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并带动整个社会就业。
就业能力(Employability)这一概念源于就业,是根据大学生就业竞争市场提出来的。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是,就业能力是获得和保持工作能力,进一步讲,就业能力是在劳动力市场内通过充分的就业机会,实现潜能的自信。国内常见的定义或描述有:所谓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也有的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具备的能力,包括基本就业能力与特殊能力。尽管就业能力的定义虽然各不相同,但总的说来,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按照普遍的观点,就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包括一般就业能力和特殊就业能力。一般就业能力是指如态度、世界观、价值观、习惯、人际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基本能力;特殊就业能力是指某个职业或环境所需的特殊技能。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专业设置不合理,学生毕业时所学非所用;学生知识与智能结构不合理,重知识,轻技能,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专业能力一般,非专业能力较弱,毕业后难以成功就业或就业质量不高。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高校必须在人才培养上紧密围绕企业需求培养出就业能力强的学生,才会有更好的出路。高校首先应针对不同阶段的市场需求,对大学生的教育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要想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要切实完善高等教育体制与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完善以职业规划和就业咨询为核心的就业指导机制,而且还要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力发展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学生要刻苦学习、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政府和社会要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和就业制度,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只有方方面面齐心合力,才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2. 参考文献(不低于12篇)
[1]黄敬宝;就业能力与大学生就业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2]孙艳;创业教育理念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5(4)
[3]张志宇,谷世海;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