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工商管理 > 正文

自主创新提升制造型企业环境绩效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1 17:35:13  

文 献 综 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创新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旋律。《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8212;2020)》指出,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近年来,企业纷纷意识到创新对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通过增加Ramp;D投入以求提高创新产出,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投入和产出却并不成正比,因此,如何有效地推动创新、研究影响环境绩效的因素成为本文探讨重点。

随着环境破坏带来的问题层出不穷,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早在1969年,美国环境保护署所公布的国家环境政策法案《关于推动产业界采用系统化环境影响评估程序》中就有许多环境绩效评估应用的说明。此后,美国环境保护署又据此发展出了许多不同的环境标准,同时对超标排放和违反环境法规行为的出发越来越严厉。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些私营公司从应对环境管理风险需要出发,试图改善企业与政府的公共关系,自发进行了一种环境检查和评价活动-环境审计。环境问题在现在的中国仍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环境绩效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制造型企业创新能力研究

创新理论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183;熊彼特(2008)。按照他的观点来说,”创新”就是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可以说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熊彼特所说的”创新”和”新组合”,包括以下五种情况,即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原材料创新,组织创新,并且对于这几种创新都给出了较为具体明确的定义,但他仅仅界定了创新的概念,描述了创新的类型,给出了一个总体的创新理论,但是没有相应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作出专门的分析研究,也就不可能提出深层次的综合分析理论[1]。而崔静(2007)提出了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和制度创新能力来评价企业创新能力并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2]

大部分学者主要致力于技术创新的研究。王今朝(2009)提出中小制造型企业创新动力模型、创新发展模式、构建基于创新过程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以及提出集群创新的观点[3]。宋河发(2010)认为自主创新是掌握主导权的创新,他从创新主体,创新产权,创新收益方面阐述了自主创新的自导性[4]。张云婷(2009)提出针对中小制造型企业破坏性的研究,并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小型破坏性主要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和构建了中小制造型企业破坏性创新模型[5]。陈幼红(2008)提出利用模块化提高中小制造型企业的创新绩效,浙江中小制造型企业的突破创新的路径和策略等观点[6]。龚绍林(2003)提出中小制造型企业的技术创新在国家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和分析中小制造型企业的技术创新的主要模式[7]。陈默(2011)得出企业技术创新是有员工端、合作伙伴端、客户端、外部投资者、政府端社会资本所影响的,通过实证研究对各个方面作出研究[8]

部分学者主要致力于自主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如王君正(2007)提出创新活动、服务质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9]。张淑智﹑朱启财(1991)提出创新给创新在本质上是进行效率的改进,其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而创新收益则是企业因创新而取得的超过原函数目标值的收益增量。由此提高创新效益的机制构造的方法:强化创新的政策导向;健全专利制度,发挥其保护促进和推广创新功能;建立反短缺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统一的市场体系;优化企业行为,建立刺激和诱导企业创新的社会经济机制[10]

二﹑制造型企业环境绩效研究

张承煊(2008)提出了环境绩效是指人们在防治环境污染、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生态破坏、改善环境质量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企业的环境绩效主要是通过约束或调整企业的行为,控制企业生产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并取得积极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环境质量的变动,环境质量包括污染物排放水平、环境质量达标、环境资源(水、电、煤、油等)消耗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保管等方面;二是环境质量变动所引起的价值(包括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变化[1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