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工商管理 > 正文

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企业平台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3 13:26:11  

一、 研 究 背 景 及 意 义

随着上世纪90年代商业生态系统概念的首次提出,生态学中系统思考方式逐渐被引入到企业商业经营和战略制定中,行业的概念逐渐被商业生态系统所取代。一个企业想要立足于社会,在思考自身发展的同时,必须将视角转向外部各个系统网络中,建立自己的生态位,并且保持着优势,和系统成员共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系统网络。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资源知识化、管理人本化的时代特征使得社会竞争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合作竞争模式也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于是催生了协同进化时代的到来。伴随着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的不断完善,涌现出了许多成功的企业。当然,时代持续动态变化也加快了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的发展。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同现代企业乃至整个社会、时代共同进化。于是,在这个协同发展的时代,构建商业生态系统是一种必然趋势。

现在,商业模式创新一直是社会讨论的焦点。随着市场日益饱和,摆脱红海,开创蓝海是企业获得持久生命力的有利途径。纵观近些年来,一些平台企业正在悄悄崛起。借助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如淘宝、QQ、新浪微博等商业平台迅速地”侵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是什么力量让他们能如此的”肆无忌惮”?实践证明,正是这种巧妙的平台商业模式创新,为企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契机。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企业平台战略的制定。

那么,平台商业模式如何才能成功变革并且持续不断的精髓?打造一个完善的、成长潜能强大的”生态圈”是关键因素。拥有独树一帜的精密规范和机制系统能有效激励多方群体之间互动,达成平台企业的愿景。纵观全球许多重新定义产业架构的企业,我们往往就会发现它们成功的关键#8212;#8212;建立起良好的”平台生态圈”,连接两个以上群体,弯曲、打碎了既有的产业链。现实中困扰企业的正是,如何突破现实中激烈竞争的瓶颈,获得企业致胜的关键法宝。而答案正体现在企业的思考与行动力上,在复杂的商业生态关系中,平台企业需要制定缜密的战略,应对各种动态的变化,争取自身的优势生态位。如何制定真正切实有效、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商业生态系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时代命题。商业生态系统理论指导下的企业平台战略制定方法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必将对时代产生不同凡响的影响!

通过本文研究,深刻揭示平台企业在商业生态系统中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战略制定方法,可以更好地反映平台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取胜的途径。同时研究的普遍性结果也可用于指导平台企业的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战略,在商业生态系统中持续不断地保持优势,还可为政府等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平台企业的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政策指导,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 文 献 综 述

国内外对商业生态系统的研究 :

目前学术界对于商业生态系统的研究着重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商业生态系统这新的企业网络本身的研究,首先着重是在商业生态系统的理论概念及内涵上的研究。美国战略管理学家James F. Moore(1993)将生态系学观点应用于企业竞争战略,首次提出”商业生态系统”概念。他将商业生态系统(Business Ecosystems)定义为”以组织和个体(商业世界中的有机体)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 这种经济联合体生产出对消费者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商业生态系统建立很大程度上是在有意识、自组织,或者偶然原因下形成的,但最后表现为其成员做出的贡献能够相互完善、相互补充[1]。随后,Moore(1996)运用生态学理论进一步解释商业运作,提出了网络组织中成员需要共同进化的核心观点,深化商业生态系统的内涵解释,根据系统内成员关系的紧密性和重要性,商业生态系统可以分为核心生态系统、竞争系统、支持系统、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系统等四个子系统[2]。Power and Jerjian(2001)从网络的角度研究商业生态系统,认为商业生态系统主要构成因素是整合的电子商务。他们定义商业生态系统是”遍布世界范围的网络系统,包含相互作用的真实世界的一部分,是与所处环境的非生物因素组成的实体系统。”他们认为很多的商业生态系统的表现形式都为网址,遍布全球的网络系统就是商业生态系统[3]。钟耕深,崔祯珍(2009)经过大量的归纳总结,将商业生态系统的含义要点概括为”商业生态系统是由互相联系的组织成员组成的一个动态结构系统,这些组织成员可能是企业、非营利机构(例如高校、研究机构、公共部门组织)及其他各类与系统有关的组织。” [4]在商业系统的分析模式上, Moore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概括为4p3s七维分析模式,分别是顾客、市场面、产品和服务、过程、结构、风险承担者和社会环境。该分析便于清楚地了解一个商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发展状况,并提供给商业生态系统优化运行及控制的有效工具[2]。吴建材(2004)在分析商业生态系统产生原因的基础之上,研究得出其具有以企业生态位分离为基础、系统成员多样性、具备足够的催化剂、关键成员至关重要、系统的运作或动力内部各个要素或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追求远离平衡和正反馈、灵活性很强、适应性很强、呈现网络状结构、具有自组织这10个重要特征。他提出商业生态系统的本质是协同进化,同时这也是其进化的目标,并且详细分析了协同进化的重要特征,得出了商业生态系统的进化机制[5]。范保群(2005)以竞争方式演变为立足点, 定义”商业生态系统竞争方式”为竞争主体通过建立网络、系统,吸引多种角色成员加入,各司其职,形成互依、共生的关系来竞争的方法或模式,分析了商业生态系统竞争方式对企业、国家产业规划、技术标准政策的有关影响,并提出了若干具体政策建议[6] 。随着共同进化时代特征的不断加强,吴建材和谢永平(2007)通过分析商业生态系统的特点,提出领导良性发展的商业生态系统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选择,最后指出了领导一个长寿商业生态系统的秘密是领导者必须能持续不断地为系统成员们创造比别人更多的价值[7] 。学者对于商业生态系统组成结构也有一定的研究, Moore(1993)认为商业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包括核心企业、消费者、市场中介(包括代理商、销售渠道、销售互补产品及提供服务的人)、供应商、风险承担者和有力的成员(如政府部门、立法者和各种协会等), 在一定程度上还包括竞争者[1]。Marco Lansiti和Ray Levien(2004)应用三类企业角色(骨干型企业、主宰型企业和缝隙型企业)来描述商业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并且提出,系统中这三类企业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采取什么展览要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灵活应变[8]。王兴元(2005)对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商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框架及发展阶段策略等内容进行了综述,从学术创新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了商业生态系统理论所具有的研究意义及其应用途径[9]。静态和孤立的分类存在一定的不足,无法完全适应动态和系统的社会的发展要求,在随后的研究中有学者进行了修正,李东(2008)通过对33个典型核心企业商业生态实践的聚类分析草原型、带状森林型、山丘森林型和簇状丛林型等四种典型的商业生态系统类型,并针对性地分析了这四类生态系统的总体性质、进化条件和退化风险,并由此归纳了商业生态系统战略的策略维度,以及由不同的策略组合所影响的系统进化路径类型[10]

二是对其在实践意义上战略选择指导性的研究。Marco Lansiti和Ray Levien(2004)借鉴了自然生态系统健康概念和模型,构建一套商业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分别是:生产率,一般以投资收益率来衡量;生命力,即系统抵抗各种干扰和破坏的能力;缝隙市场的创造能力,即能否创造更多的细分市场,并利用这套指标来指导企业制定战略和管理操作[8]。张金萍和周游(2005)进行了商业生态系统理论指导下的企业战略研究,详细阐述了企业加入商业生态系统以及后续演进。同时指出了企业选择商业生态系统必须要考虑的几点要求:企业长远利益和发展战略与目标商业生态系统的发展目标是否一致、目前所具有优势的领域是否是目标商业生态系统中的劣势领域、能否在目标商业生态系统中确立最能发挥特长的生态位、与目标商业生态系统中已有的居于相似生态位的成员相比, 是否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11]。战略分析框架上,范保群和王毅(2006)通过对竞争环境和传统竞争战略分析框架的回顾,在已有商业生态系统竞争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竞争战略分析框架,并用SONY公司和JVC公司商业生态系统竞争的案例说明了此框架[12]。战略模式上,李强和揭筱纹(2012)以信息技术商业生态系统上市公司为例,基于斯坦普尔量表验证该理论框架和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剖析各类战略模式,重构了战略模型,拓宽了新商业环境中战略管理视野[13]。李海舰和郭树民(2008)、Andrew Grant(2005)同梁运文和谭力文(2005)等中外学者和企业界人士也提出了一系列基于生态系统的企业策略[14] [15] [16]。另外王兴元(2000)也独辟蹊径,通过研究名牌生态系统的构成特点及其利益平衡,深入其竞争与合作研究,制定发展策略[17][1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