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乘用车的自主品牌竞争策略分析毕业论文
2020-02-15 22:59:37
论文标题:上汽集团技术创新品牌运营策略分析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汽车逐渐成为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工具。经过30多年的发展,汽车行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催生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发荣发展,外国大型汽车品牌纷纷将眼光投入到中国这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中国汽车工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本土汽车品牌也不甘示弱,以吉利,奇瑞为首的民族品牌通过独立自主的发展获得了部分市场,同时国有企业一汽,上汽也纷纷加入自主品牌阵营。
尽管我国本土汽车品牌通过独立自主的发展,在中国这片广阔的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但和外国老牌汽车品牌相比还依旧有些距离,由于我国的汽车行业起步晚,汽车技术和国外大型汽车厂商相比还不太成熟。再加上民族虚无主义,导致国民对中国本土汽车品牌认可度一直以来都不高。因此我国汽车自主品牌从汽车制造到汽车智造的突围迫在眉睫。
中国乘用车市场是一个新兴的、拥有巨大潜力和活力的市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轿车产业从无到有逐渐发展起来,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部门。三年前,当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人们对中国汽车的发展前景还充满担忧。但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实际看,三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国产汽车每年跃上一个百万辆台阶。自2003年起,中国汽车工业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市场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汽车工业已成为我国很多地区的支柱型产业。2004年是我国汽车产业深刻变化的一年,经历了2002至2003年的“井喷”后,汽车工业结束了前两年的超高速增长,开始步入平稳、健康、快速的发展阶段。从2004年汽车工业整体经济运行情况看,尽管处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并且受到汽车信贷紧缩、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制约、原材料及油价上涨等因素影响,汽车工业仍然保持了较为平稳、快速的增长态势。全年汽车产销双双突破500万辆,实现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分别突破1万亿元。
当前,在各地制定与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背景下,合理的的配置资源、更好地发挥区域经济优势,可以使我国的汽车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不断的进步。2005年,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可喜的成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及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汽车消费也不断的看涨。2005年我国汽车累计产销570.77万辆和575.82辆,同比分别增长12.56%和 13.54%。其中乘用车产销393.07万辆和397.1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73%和21.40%。
本文旨在通过应用近五年数据分析进口车品牌、合资合营品牌、自主品牌乘用车之间的竞争格局。通过对比国内和国外的乘用车汽车品牌及其竞争策略,对乘用车制造企业的自主品牌竞争策略进行分析,举例上汽集团及其他典型车厂自主品牌的运营的优劣势。
重点应用PEST、SWOT、CPM工具进行汽车产业环境分析,横向对比样本企业的优势劣势,提炼约束条件,形成结论;对自主品牌进行战略的规划设计,对产业政策以及技术转移趋势重点研究。
1、应用近五年数据分析进口车品牌、合资合营品牌、自乘用车制造企业的自主品牌竞争策略分析主品牌乘用车之间的竞争格局;分析上汽集团及其他典型车厂自主品牌运营的优势劣势;
2、重点应用PEST、SWOT、CPM工具进行汽车产业环境分析,横向对比样本企业的优势劣势,提炼约束条件,形成结论;
3、完成自主品牌扩张战略的规划设计,注重方法思路创新;对产业政策及技术转移趋势要重点研究;
4、品牌竞争策略选择的流程要清晰,解决方案针对性要强;
5、论文研究结构应1、阅读近三年中国汽车行业协会年度行业发展报告;
2、研究电动汽车最新技术路线及发展趋势的系列文章;
3、自主品牌汽车开启高质量发展模式,新华网、2018.10;
4、有短板的自主高端化,都不可能成就真正的自主高端汽车品牌,盖世汽车论坛2018;
5、研究近三年自主品牌竞争力排行榜、质量排行榜、销量排行榜资料。
完整,逻辑严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 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目标、拟采用的技术方案及措
.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汽车逐渐成为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工具。经过30多年的发展,汽车行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乘用车市场依旧是个有活力和发展空间的市场。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的轿车产业从白手起家到如今已成为了国民经济增长必不可少的一个支柱。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对于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然而中国把握住了这份机遇和挑战。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实际看,三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国产汽车每年跃上一个百万辆台阶。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汽车工业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市场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2004年是我国汽车产业深刻变化的一年,经历了2002至2003年的“井喷”后,汽车工业结束了前两年的超高速增长,开始步入平稳、健康、快速的发展阶段。从2004年汽车工业整体经济运行情况看,尽管处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并且受到汽车信贷紧缩、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制约、原材料及油价上涨等因素影响,汽车工业仍然保持了较为平稳、快速的增长态势。全年汽车产销双双突破500万辆,实现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分别突破1万亿元。
当前,在各地制定与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背景下,合理的的配置资源、更好地发挥区域经济优势,可以使我国的汽车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不断的进步。2005年,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可喜的成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及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汽车消费也不断的看涨。2005年我国汽车累计产销570.77万辆和575.82辆,同比分别增长12.56%和 13.54%。其中乘用车产销393.07万辆和397.1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73%和21.40%。
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催生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发荣发展,外国大型汽车品牌纷纷将眼光投入到中国这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中国汽车工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本土汽车品牌也不甘示弱,以吉利,奇瑞为首的民族品牌通过独立自主的发展获得了部分市场,同时国有企业一汽,上汽也纷纷加入自主品牌阵营。
尽管我国本土汽车品牌通过独立自主的发展,在中国这片广阔的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但和外国老牌汽车品牌相比还依旧有些距离,由于我国的汽车行业起步晚,汽车技术和国外大型汽车厂商相比还不太成熟。再加上民族虚无主义,导致国民对中国本土汽车品牌认可度一直以来都不高。因此我国汽车自主品牌从汽车制造到汽车智造的突围迫在眉睫。本文旨在通过应用近五年数据分析进口车品牌、合资合营品牌、自主品牌乘用车之间的竞争格局。通过对比国内和国外的乘用车汽车品牌及其竞争策略,对乘用车制造企业的自主品牌竞争策略进行分析,举例上汽集团及其他典型车厂自主品牌的运营的优劣势。
重点应用PEST、SWOT、CPM工具进行汽车产业环境分析,横向对比样本企业的优势劣势,提炼约束条件,形成结论;对自主品牌进行战略的规划设计,对产业政策以及技术转移趋势重点研究。
- 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目标、拟采用的技术方案及措施
1、应用近五年数据分析进口车品牌、合资合营品牌、自乘用车制造企业的自主品牌竞争策略分析主品牌乘用车之间的竞争格局;分析上汽集团及其他典型车厂自主品牌运营的优势劣势;
2、重点应用PEST、SWOT、CPM工具进行汽车产业环境分析,横向对比样本企业的优势劣势,提炼约束条件,形成结论;
3、完成自主品牌扩张战略的规划设计,注重方法思路创新;对产业政策及技术转移趋势要重点研究;
4、品牌竞争策略选择的流程要清晰,解决方案针对性要强;
5、论文研究结构应完整,逻辑严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3.进度安排
第1-2周:查阅文献资料,搜集素材,熟悉研究主题。
第3-4周:了解研究所需采用的技术方案,确定研究内容,撰写开题报告。
第5-6周:完善开题报告,补充查阅论文资料,确定写作思路。
第7-11周:撰写论文初稿,审核论文资料,开始外文资料翻译。
第12-14周:对初稿进行中期检查,听取导师修改意见,完成论文终稿。
第15-16周:论文答辩。
- 阅读的参考文献不少于15篇(其中近五年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
[1]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97年。
[2]冯云廷:《城市经济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3]刘斌:《产业集聚竞争优势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
[4]詹姆斯·米德:《效率、公平与产权》[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年第302页。
[5]欧新黔:《汽车工业如何面对WTO 》,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2002年4月18日。
[6]刘世锦、冯飞:《汽车产业全球化趋势及其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6期。
[7]黄真:《从产业大重组看中国汽车工业全球战略构想》,《中国国情国力》,2002年第9期。
[8]张仁琪:《世界汽车工业:道路·趋势·矛盾·对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9]研究电动汽车最新技术路线及发展趋势的系列文章;
[10]自主品牌汽车开启高质量发展模式,新华网、2018.10;
[11]有短板的自主高端化,都不可能成就真正的自主高端汽车品牌,盖世汽车论坛2018;
[12]Adam G Dunn, Kenneth D Mandl, Enrico Coiera et al.. The effects of industry sponsorship on comparator selection in trial registrations for neuropsychiatric conditions in children.[J]. PLoS ONE, 2018, 8(12).
[13]Mokhinabonu Mardonova, Yosoon Choi. Review of Wearable Device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the Mining Industry[J]. Energies, 2018, 11(3).
[14]Hamed Fatemi, Andrew B. Kahng, Hyein Lee et al.. Enhancing sensitivity-based power reduction for an industry IC design context[J]. Integration, 2019.
[15]李杰:《上汽集团自主品牌发展战略研究》,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