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联盟网络特征与治理模式的协同演化研究——一个纵向案例研究文献综述
2020-05-22 21:13:15
文献综述 1 技术联盟的概念研究 J.Hopland和R.Nigel最早提出战略联盟概念,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企业间的战略联盟更多的转变为技术联盟。
由于联盟形式的多样式以及联盟理论的多样性,在对于技术联盟的定义上,学者们也做出了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技术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联合致力于技术创新的行为;广义的技术联盟既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也包括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之间为实现某一技术创新战略目标而建成的一种合作关系,它强调的是联盟各方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分工各做与优势互补。
技术联盟本质上也是联盟成员将资金、知识、资源等作为投入要素参与合作的利益相关者共同体,以共同的产业技术发展和企业利益为目标的共享性组织,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有利于联盟利益最大化,提升联盟的绩效目标。
治理原指控制、引导和操控,指在政治或机制中的权利行使或任何模式的行为协调(市场、企业或网络协调),是组织研究的核心问题(Williamson,1979)。
Kooiman和Vliet(1993)认为”治理”是通过多种进行统治的和相互影响的行动者之间互动来发挥作用,创造外部无法强加的结构或秩序。
2 技术联盟网络形成原因的研究 关于技术联盟网络形成原因,学者们综合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重学科,以交易费用理论、社会网络理论、资源基础理论、核心能力理论、组织学习理论、战略选择理论等为基础从不同视角和层次出发解决联盟网络的主要问题。
在交易费用理论中,Thorelli (1986)[1] 认为企业网络是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一种组织形式,这种形式既能减少交易的不确定性和成本,又能减少科层的组织成本。
而Jarillo [2]在1988年的论文中也提出网络是一种更优化的组织模式,是一种中间组织。
战略网络能实现非零和博弈,从而降低了交易费用。
在社会网络理论中,Granovetter[3] 在1985年首次提出了”嵌入性”观点,即:一个人或组织所处的社会网络关系限制和塑造了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