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工商管理 > 正文

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开启环保产业新篇章文献综述

 2020-05-23 15:59:45  

文 献 综 述 一 背景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体系完善,部分环保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环保产业体系已基本完备,涵盖环保产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环境服务等多个门类,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境保护产品和服务的贸易总额还比较低。

发达国家环保技术逐渐向高精尖方向发展而我国环保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不足,多为常规产品,核心技术缺乏独立知识产权。

环保产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地域布局不合理等现象较为突出。

技术、市场和资本是产业发展的三大基本驱动力。

[1] 二 宜兴环保科技园发展历史 1974年,宜兴县高塍公社农机厂试制塑料材质离子交换柱成功,拉开了宜兴环保产业发展的帷幕; 1977年,宜兴县第一家纯水设备厂创办; 1980年,宜兴环保企业达30家,职工1800多人,产值突破千万元; 1986年,第一家民营环保设计院#8212;江苏鹏鹞环保设计工程研究院成立; 1992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在无锡建立国家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的通知》,批准设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212;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 1995年,由国家科委和美国能源部、环境保护署合建的专门为环科园服务的中美环保技术信息中心成立; 1996年,国家科委、国家环保局联合发文,将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列为”共同管理和支持”单位; 2003年,中国第一家环保上市公司”亚洲环保”在新加坡主板市场上市; 2006年,国家科技部批准同意宜兴环科园”二次创业”产业发展规划; 2010年,环科园环保科技创业中心获批”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同期获批成立; 2011年,环科园启动”高举高打、重构发展”战略。

引进国内外一流规划团队围绕”环科新城”建设编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规划建设新体系; 2012年,环科园与高塍镇实施”统筹发展”,区域面积扩至212平方公里,形成”一园三区”发展新格局; 2013年,科技部联合江苏省人民政府在宜兴主办了”首届中国宜兴环保技术与产业发展推进会”,并签署了《部省共同推进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创新发展合作计划》; 2014年,环科园列入首批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名单(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批准,全国共55家);中国-东盟环保产业与技术合作示范基地在园区正式启动;国家2011协同创新”一中心两基地”(水污染控制先进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及其成果转化基地、人才实训基地)正式落户;[2] 三 产业聚集理论 (1)产业聚集理论-外部理论 早在古典政治经济学时期,亚当#8226;斯密根据绝对利益理论(Absolute Advantage),从分工协作的角度,通过产业聚集对聚集经济做了一定的描述,他认为产业聚集是由一群具有分工性质的企业为了完成某种产品的生产联合而组成的群体[3]。

阿尔弗雷德#8226;马歇尔首次提出了产业聚集及内部聚集和空间外部经济(External Economies)的概念,提出了三个导致产业聚集的原因:一是聚集能够促进专业化投入和服务的发展;二是企业聚集于一个特定的空间能够提供特定产业技能的劳动力市场,从而确保工人较低的失业概率,并降低劳动力出现短缺的可能性;三是产业聚集能够产生溢出效应,使聚集企业的生产函数优于单个企业的生产函数,企业从技术、信息等的溢出中获益[4]。

(2)产业聚集理论-产业定位理论 屠能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强调区位运输差异的理论。

屠能寻求解释德国工业化以前某典型城市周围的农业活动的模式,最早用多种要素来解释聚集经济现象,其农业圈模型区位外生市场的假设,是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的标准假设完美结合的典范,他更是因此而被称为边际主义的创始人[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